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江苏175万失能老人渴望医疗护理服务 成立专业委员会促进行业发展
2018-09-20 18:31: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唐悦  
1
听新闻

  交汇点讯 9月20日,2018首届江苏省老年护理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同时宣告成立。本次论坛全面剖析全国老年护理研究现状,探索老年护理的创新发展,重点呼吁关注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及误区,推进江苏老年护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护理成养老“刚需”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介绍,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现有的卫生和社会照护系统受到严峻挑战。失能半失能老人如何有尊严地生活,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截至2017年底,江苏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56万,占总人口的22.51%。老年人口中10%属于失能半失能老人,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成为这一庞大群体的养老“刚需”。

  目前,江苏13个设区市均出台了支持医养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或实施细则。全省目前已有护理型养老床位16万张,老年护理院135家,为全国最多。此外,全省还有474家护理型养老机构,2万多家和医疗护理相关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每个设区市至少建立1-2所安宁疗护中心或有安宁疗护功能的医疗机构,每个县(市、区)建有1所以上护理院或康复医院,全省老年护理院达到200所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比例达50%以上。

  “当前,养老服务行业急需进行精细化分工,为有护理需求的老人提供更专业的医疗、康复、养护照顾服务。”沙维伟表示,养老护理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寻求适合国情的医养护理方案,为老年人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以朗诗常青藤养老机构为例,其推广的“就近养老”、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在五年内迅速得以复制。目前已进入南京、苏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逐步实现规模化、连锁化战略布局。

  护理院“性价比”更高

  此次论坛邀请了省内数十家护理院,以及上海和浙江的民政、医疗、护理行业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聆听专家声音,寻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塑造养老品牌的口碑,共同推动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记者采访获悉,江苏养老护理行业发展整体处于全国前列,多元力量开始纷纷进入。

  河海大学教授黄健元通过大量的样本调查发现,不仅传统的养老院已广泛涉足专业养老护理,民营医院也开始转向这一领域。他观察的常州两家民营医院的转型就很成功。

  专业医院提供养老护理服务,首先在医疗资源上有了质的提升,比如鼻饲、血透、肢体气压治疗、气管切开等医疗技术的应用。“需要这些服务的重度失能老人,在三甲医院一天可能花费数千甚至上万元,但在护理院,也许只要几百元。”

  黄健元认为,护理院的大量涌现,填补了医疗和养老之间的空白地带,缓解了大医院“一床难求”的现状,为整个社会节约了医院资源和医保资金。

  当然,江苏的养老护理行业要想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院长许家仁呼吁,应建立全省统一的养老护理机构信息平台。

  他认为,当前的卫生系统信息平台建设已经走了弯路,导致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和服务能力滞后。护理院方兴未艾,当前最大的成本是人力和管理成本。如果民政、卫计和社保部门能联合开发省级层面的养老护理信息平台,就能减少护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推动建成全省医养联合体。

  服务专业化有赖于支付能力的提升

  养老护理服务专不专业,主要还看护理员队伍。数据显示,江苏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才目前有3万人。到2030年左右,全省老年人口比例将超30%,养老服务岗位将达80万个以上。同时,养老机构将在“十三五”末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可以预期,专业护理人才缺口在未来几年内会越来越大。

  许家仁主张,应在薪酬上体现养老专业护理员的职业价值,“在我们的护理院,护理员的薪资可能比护士还高,因为他们付出的更多,承担的护理任务更繁重,精神压力也更大。”

  当前除了护理人才短缺、护理机构数量不足以外,还有高龄失能老人支付能力不够的掣肘。黄健元建议,尽快建立省级层面的护理保险制度。

  据悉,目前省内已有苏州、南通和徐州市区开展了养老护理保险试点,但其本质上还是护理补贴。且三地的补贴范围、标准也不一样。苏州的标准是入住护理院的老人每人每天补贴83元,重度失能老人再加26元;徐州的标准是市区重度失能老人每人每天48元。

  “市场购买不足,仅靠政府补贴,养老就只能算是‘潜在的朝阳产业’。”黄健元认为,鉴于当前老人的传统观念、消费意识和经济实力等客观现实,养老护理市场虽然巨大,但实际的消费和支付能力还有待开发。只有建立起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护理保险等多元支付体系,整合老人、家庭、政府、社会多方力量,失能老人的“刚需”才能得到满足,养老护理产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交汇点记者 唐 悦

标签:护理;养老;失能;服务;老人;医疗;专业;老年;发展;行业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