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用脚步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记昆山市委书记、市长杜小刚
2018-07-04 06: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高 坡 潘朝晖  
1
听新闻

  “今天又去了几个乡镇,沿着重要水域及上海交界处一路看过去,发现情况令人担忧……我们的基层党组织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我们的党政主官都知道都清楚吗?……对自己负责的土地,我们要用自己的双脚一寸一寸去丈量,用自己的眼睛一寸一寸去审视!”

  这条手机微信,出自昆山市委书记、市长杜小刚之手,当他把当天的“观后感”发到了昆山“书记工作群”“经济发展群”“城市建设群”等几个微信工作群中,立刻引来热烈响应。

  杜小刚坦言,在昆山这个“中国第一县”当主官,既是自己的荣幸,也时刻充满危机感,这让他时刻不忘提醒自己:我愿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小事干杯,也应该看到美好的背后还有哪些工作不到位,为官者必须居安思危!

  “昆山发展到今天,必须走好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昆山吴淞江畔,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展示厅,一个跟行李箱差不多大小的服务器十分显眼。这是该公司最新自主研发生产的刀片式服务器,每台价格超过100万元,市场空间巨大。项目负责人黄建新感慨万端:“没有杜书记,我们到不了昆山!”

  去年3月,昆山市委常委、昆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管凤良偶然获悉中科曙光将进行重大产业布局的讯息,随即向杜小刚汇报。正在中央党校参加培训的杜小刚,培训结束当天就赶赴曙光公司拜访高管。后来,杜小刚带领工作团队与曙光公司进行密切沟通,十余次赴京商洽。7月,当得知中科曙光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后,杜小刚随即赶赴北京,把未曾谋面的公司总裁历军“堵在办公室”,双方畅谈一个多小时后,就以膝盖当桌子草签了合作协议!不久后,历军走进昆山实地考察,当场拍板:“就定昆山!”除了创新中心,还“加送”一个年产100万台服务器的庞大产业基地。

  去年9月,在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共同见证下,昆山市政府与中科曙光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昆山高新区共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和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千亿级的安全可控国家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曙光为何选择昆山?除了产业和区位优势,还在于我们干部高效的专业服务能力。”杜小刚说,自2005年问鼎全国百强县之首以来,昆山很多干部都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以为当年屡试不爽的“喝酒经济”“拍胸脯经济”“土地经济”还管用,岂不知像中科曙光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你的服务能力跟不上根本没人跟你走!要打造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干部队伍必须不断学习,必须率先实现工作能力的转型升级,必须要学会向科创、人才要红利!

  前不久,杜小刚专题研究人才科创工作,研究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科创政策,积极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昆山科创中心。

  “今天既不能迷信我们走过的路,更不能迷恋我们走过的路,必须要走好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当前政府的核心工作,就是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

  6月25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昆山城市总体规划。

  “我们新的城市总规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大城市’目标,这就对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杜小刚说,过去昆山主要解决从“没有”到“有”,现在要解决从“有”到“优”。高质量发展势必带来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的深刻变化,政府必须提供相匹配的高质量公共产品和服务!

  在前不久召开的人才科创工作专题会上,杜小刚特意要求,参会人员除了经济和人才条线,住建部门要一同参加。“城市建设也是公共产品!高素质人才集聚,对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固底板、补齐短板、树立样板!”

  打造城市精品,提供到位的公共产品,还必须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法治思维至关重要!杜小刚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法治型政府,这就要求我们对待任何棘手的社会问题都不能简单粗暴。他给昆山法制办出了很多题目,要让法律法规成为推动昆山各项工作的前置程序和重要保障,并要求他们加紧研发自己的“公共服务产品”,建立法律顾问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征地拆迁、油烟扰民等社会治理难题的法治化解决机制。

  在杜小刚看来,环保、安全、社会稳定等“易碎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品,高水平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更是应该大力发展的高端公共品。在他的筹划中,昆山接下来还要大力引进类似国际医学研究中心这样的高端服务产品,甚至可以考虑引进一支足球队,以传播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

  “解放思想再出发,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昆山之路’!”

  “整个公园绿化缺少品位和颜色,厕所要全面提升,实景版牡丹亭建筑层次太低……”去年10月的一个傍晚,杜小刚走进正在改造的亭林公园转了一圈,发现了一堆问题。18点27分,他在工作群中一口气发了13条整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微信布置工作,是他常用的工作手段。

  “杜书记经常利用节假日去巡河,发现问题马上就会在群里@我”,昆山水利局长徐彬坦言“压力山大”。“如果总是书记发现问题,而我们还不知道,那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书记要求这么细,我们就要更细,老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是肯定不行的,必须走下去仔细看。”

  昆山市副市长宋德强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6月15日,昆山在上海举行融入上海合作发展推介会。按照议程,现场要先播放一部昆山宣传片。“起初我们以为就是要放一部城市宣传片,就拿现成宣传片剪辑一下给杜书记看,他不满意。说昆山融入上海不是为了简单的签了多少项目协议,不是传统的城市推介,我们是要跟上海之间搭建更大的合作平台,必须要讲到昆山和上海两地的历史情缘和未来的合作空间,比如昆山‘农转工’就是依靠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等发展起来的,这样才能有效拉近上海与昆山的感情。按照这个思路,我们10天内加班加点拿出了全新版本,现场效果非常好,杜书记大大表扬了一番。”

  “回首昆山改革开放历史,我们走出了一条闻名全国的‘昆山之路’,有血有肉、有泪有笑。”杜小刚说,“解放思想再出发,我们必须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担当,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昆山之路’!”

  记者 高 坡 潘朝晖

标签:发展;华山;昆山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