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苏州市吴江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荣获“2017年环境执法大练兵省级先进集体”。
4月,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吴江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荣获“2017年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先进集体”。
5月,生态环境部向江苏省政府发函表扬大气污染防治巡查协调办公室表现突出人员,吴江区环保局的钱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开展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专项检查工作中,每天主动加班加点,汇总分析当日检查情况,撰写工作报告,并连续六天五夜奋战在工作岗位,按时组织完成各项检查任务。
这些集体荣誉与个人荣誉背后,承载的是吴江区环境执法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坚守。
专项行动练兵提升能力水平
东接上海市青浦区,南连浙江省嘉兴市,西临太湖,东南毗邻浙江省嘉善县,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位于苏浙沪交界,境内拥有规模逾千亿的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显著的产业特点,构成了苏州市吴江区的特殊区情。
面对区域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吴江区环保局迎难而上、顺势而为。一方面强化环境执法,以民为本,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以专项行动练兵,提升环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2017年以来,吴江区环保局始终坚持全面从严,以法治思维,“零容忍”的执法态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针对印染、电镀、喷织等涉污企业,开展“雷霆”环保专项行动,采取“停、罚、拘”3种铁腕措施,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雷霆1号行动,主要对印染、喷织企业突击夜查,查处私设暗管、“三口”(雨水口、污水排放口、冷却水排放口)整治不到位及擅自增加生产设备等违法问题,停产整治4家,责令整改7家,查封设备45台套,移送公安机关2起。
雷霆2号行动,结合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围绕印染、喷织、日化、食品、金属制品等行业,分行业随机抽取44家企业突击夜查,共查处12家违法企业,4家移送公安机关,8家被行政处罚。
雷霆3号行动,结合吴江区“四个融入”大走访活动收集到的问题线索,检查企业30余家。
雷霆4号行动,对盛泽镇以及太浦河沿线的80多家企业进行突击检查,涵盖了化工、制药、印染、石材等行业,最终移送公安4人,取缔企业1家,停产企业3家,立案处罚企业16家。
目前,雷霆环保专项行动已经举行了8次。“雷霆系列行动依据新环保法,重点采取‘停、罚、拘’3种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具体而言,‘停’就是停产整治,这是行政手段。‘罚’就是罚款,这是经济手段。‘拘’就是拘留,这是强制手段,移送公安部门对涉嫌环境违法的人员限制其人身自由。只要存在环境违法行为,雷霆行动就不会停止。”吴江区环保局局长蔡建忠介绍。
截至5月底,吴江区环保局已累计作出处罚决定641件,处罚金额5131万元,对27人实施拘留,追究刑事责任86人。
治河关键在治水,工业污水治理无疑是重中之重。吴江区向难处着力,出台《吴江区“三水同治”喷水织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把太浦河等重点区域的喷水织机削减和中水会用率提升作为重点,按照“关停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吴江区环保局配合各区镇综合运用联合执法、限期淘汰、查封扣押等手段,在2017年超额完成了喷水织机年度整治计划。
吴江区环保局不断创新举措、优化流程,对于事实清楚、情节轻微的一般违法案件基本实现当天立案;对严重违法、情况紧急的案件采取连夜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方式加以研究,提高办案效率。由此,环保局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时限从3个月缩短为1个月,大大增强了环境执法的执行力和威慑力。
部门联动合作放大执法效能
为放大环境执法效能,吴江区环保局积极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横向联动、有效配合。
“我们与供电部门建立了协作机制,凭责令停产处罚决定书就可以采取断电措施。与公安、检察、法院加强司法联动,不仅在案件调查中邀请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平时也经常进行业务交流,而且不定期邀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查办给予针对性指导。”吴江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7年“65世界环境日”期间,吴江区公安局驻环保警务室、环保局驻各公安派出所询问室正式挂牌,检察院驻环保局联络办公室也开始运行。
“有了这些联动机制,吴江区在处理涉刑环境违法案件时,公安部门将快速反应、提前介入,检察院、法院也将加强指导、快捕快诉,从而在吴江区建成环保、司法合力,搭建并拓展从快打击、从严执法、从重惩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新平台,增强环境执法威慑力。”蔡建忠说。
不仅与其他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吴江区环保局也和“友邻”环保部门建立了合作机制。吴江区境内的太浦河,沟通着太湖和黄浦江,流经江苏、浙江、上海,一衣带水,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让“友邻”环保部门凝心聚力,协力解决边界污染问题。
首先是信息互通,吴江区、嘉善县、青浦区三地监测数据及监察情况互通,建立健全三地环境监测、监察、应急处置联合运作机制。
其次是针对水质指标异常情况,苏州市、嘉兴市、青浦区三地环保部门及吴江区、秀洲区、嘉善县三地政府联合制定了《太浦河流域跨界断面水质指标异常情况联合应对工作方案》,明确了应急处置、日常管理等规定,团结治污、联合治污。吴江区还与上海市、浙江省等地环保部门联合起草《太浦河流域水质预警联动机制》和《太浦河流域跨界断面水质指标异常情况联合应对工作方案(2017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建立太浦闸泵闸联动机制,和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上海市水务局等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太浦河开闸关闸信息以及太浦河水系的流向、流速、流量等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及时处置,维护太浦河水质稳定。
吴江区政府还发布《吴江区太浦河锑特征污染因子管控方案》,明确锑污染因子的管控目标和管控断面,明确企业及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并建立水质异常时的应急管控机制,确保下游饮用水安全。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环保信息化
为实现污染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升环保工作效能,吴江区积极引入科技手段,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将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系统、喷水织机管理系统等平台数据接入,以“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为目标,构建环保“大平台、大整合、大数据、大协同”格局,为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决策分析等提供科学支撑。目前,这一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
吴江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平台首先整合、接入执法、监测、管理等12个业务系统平台。各业务子系统发布及需要调用的服务,统一在平台注册及申请,实现集中管理、服务共享。其次是通过数据整合,按照环境资源目录分类汇总,统一各类数据维度信息,实现对各类数据抽取、交换、调度情况实时监控,并进行各种维度和各种形式的展示。此外,这一平台还能通过地图结合数据分析的方式实现对污染源及大环境数据的精细化管控。
为精准掌握水质监测数据,吴江区在重点管控断面新增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上传至手机APP,便于第一时间掌握水质波动情况。
吴江区还计划建设水生态感知网工程,采用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网、物联网技术,针对蓝绿藻、叶绿素、COD、TOC、氨氮、总磷和总氮等关键参数,对东太湖、元荡湖水面水上气象、湖底至湖面开展立体综合观测。鉴于一期项目试验点运行良好,这一项目已进入正式立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