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农村巨变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2-06 07:08:00

  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适度放活农村宅地 培养人才吸引人才

 
俯瞰浙江省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的美丽景色。
 
杭州外桐坞村民宿主人庞代君(右二)在她创立的精品民宿为客人送早餐。
 
小朋友在福建永安小陶镇乘坐村镇公交。
 
河北邯郸市肥乡区中心医院“扶贫病房”。
 
工人在河北邱县聂楼村设立的“扶贫驿站”内组装自行车。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办电商公司的张伟和母亲在新疆精河县线下实体店展示自家出售的特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4日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进行了全面布局。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说,“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

  解决“钱”的问题——

  确保多元化的真金白银硬投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作出全面谋划,明确提出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韩俊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没有投入作保障,喊是喊不出来的,干也是干不出名堂来的。”

  据他介绍,文件明确提出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公共财政首先得给力,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他说,“需要说明的是,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规违法变相举债。”

  同时,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农村金融机构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方面,韩俊表示,长期以来土地出让收益“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直接用在农村建设的比重较低。今后要创新政策机制,把土地增值收益这块“蛋糕”切出更大的部分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解决“地”的问题——

  盘活宅地不是让城里人下乡买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韩俊对此表示,这项改革必须守住底线,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并不是让城里人下乡去买房置地。

  韩俊说,每年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农村出现大量农房、宅基地常年闲置。“大量农房和宅基地闲置、任其破败,是很大的浪费,而利用起来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韩俊说。

  文件提出,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韩俊解释说,这是借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在总结有关试点县市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改革任务。

  他同时表示,宅基地“三权分置”与承包地“三权分置”有很大的不同。如,承包地的经营权鼓励流转、鼓励适度集中,而宅基地并不鼓励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据韩俊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一个“不得”和“两个严”,即: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他同时强调,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权,不能强迫农民以放弃宅基地使用权为前提进城落户。

  韩俊说,下一步在改革试点中要认真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特别是农户宅基地资格权的法理研究;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形式,鼓励各地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先行先试,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解决“人”的问题——

  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新热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宏耀5日说,乡村振兴不但需要“钱”,实际推动过程中还需要“人”,要完成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就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吴宏耀表示,要通过改革打破乡村要素单向流入城市的格局,打通进城与下乡的通道,引导吸引更多的资金、管理、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五个方面作出政策部署: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三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四是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五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包括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以及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吴宏耀强调,一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 本报综合新华社报道

  一号文件新亮点

  三个目标任务 管全面、管长远

  韩俊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个重要特点——管全面、管长远。

  “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韩俊说,“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了全面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行动。”

  他强调,二十字总要求的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韩俊同时表示,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文件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

  这三个目标任务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四梁八柱” 管得细、管得实

  韩俊说,乡村振兴讲究的是实干。文件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有国家战略规划引领。文件提出,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有党内法规保障。文件确定,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有一系列重要战略、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支撑。如,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等。

  ——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作保障。文件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建设。

  文件对农民关心的关键小事也做出全面部署。如,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集中清理上级对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等。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