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聚焦盐城灾后重建一周年 千万网友点赞中国速度

来源:现代快报   2017-06-28 16:54:00
一年前,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席卷盐城阜宁、射阳两地,导致99人遇难,875人入院治疗,30626人紧急转移,受灾群众达4.55万人;一年后,一片片白墙黛瓦的安置点矗立在昔日的废墟上,5164户受灾群众告别临时安置房,入住美丽新家园。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2017年6月23日,在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过去一年之后,江苏盐城再次成为焦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一年来盐城灾后重建的成就。现代快报推出的两个新媒体产品,一经推出,也被刷屏,10小时内,点赞和阅读超过一百万次。相关话题的总阅读量超过千万次。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是钟寅

  姜振军 徐红艳 张然

  点赞中国速度

  一年前,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席卷盐城阜宁、射阳两地,导致99人遇难,875人入院治疗,30626人紧急转移,受灾群众达4.55万人;一年后,一片片白墙黛瓦的安置点矗立在昔日的废墟上,5164户受灾群众告别临时安置房,入住美丽新家园。

  人民日报记者在题为《灾后一年,住进幸福家园》的通讯中写道:“一周年前夕,记者重访灾区,看见崭新面貌:受灾群众全部住进了安置房,水电气互联网安装入户,安置小区还配套了卫生室、活动室等,俨然一个漂亮的城市居民小区……”

  新华社记者在通讯《重建家园 重新就业 重拾信心——盐城“623”特大龙卷风灾后重建纪实》中也描述了一年来的巨大变化。文中称,正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紧紧依靠群众,才让重建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中国日报这次派出了美籍记者梅根来到了盐城,拍摄了视频《盐城风灾一周年》。

  梅根惊叹于盐城的重建速度,她在片中说:“尽管龙卷风带来的伤痛不会短时间内平复,但盐城人表现出的坚韧,会让他们一点点走出阴霾,而这一切正体现了中国这个坚强的民族和社会的伟大。”

  新媒体作品刷屏

  6月23日,现代快报推出视频《特大风灾后,小网红的365天》,以及H5《走进盐城抗击风灾纪念馆,触摸他们这一年》。这两个新媒体作品,被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腾讯、新浪、UC等各大网站和客户端转载,10个小时,阅读量就超过100万次。

  中英文双语视频《特大风灾后,小网红的365天》,是现代快报团队历时近一个月,精心拍摄、制作完成的。视频以寻找两位小网红为切入口,展现灾难发生、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的整个过程。而H5作品,则以抗击风灾纪念馆做虚拟场景,讲述了盐城过去不平凡的一年。

  这两则新媒体作品的背后,还有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一年前,在风灾发生后的第二天,现代快报90后摄影记者徐洋在阜宁县大楼村和南湾村的交界处,抓拍到了这两个在废墟中玩耍的孩子。这张照片被《人民日报》和各大媒体及网站转载。在一张张慌乱而惊恐的面孔背后,这两个孩子,用他们的笑容,刷屏了整个网络,温暖了整个世界。

  如今,小网红有了新家,网友们纷纷点赞。网友“好滴好嘛”说:“孩子的笑容触动内心。”

  网友“大董”说:“有家才有幸福,希望两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网友“zoe”评论说:“灾难之后想给孩子们更多的爱和勇气,孩子们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前行的力量。”

  温馨的是,留言点赞的网友中还有两个孩子的熟人。一个叫“雪”的网友说:“这两个孩子,一个是我表妹,一个是侄子,希望未来更好。”网友“小蜗牛”说:“这是我舅舅家的女儿,和二姨家的孙子。加油宝贝!”

  更多的网友则从中看到了两个孩子身后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网友“乔治亚树”评论说:“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去年的盐城风灾,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打不垮压不弯的韧性,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密码!”“橙子姐姐”在评论区点赞:“祝祖国越来越强大,家乡越来越好。”

  感动盐城人 诗人写诗点赞

  和两个小网红一样,现代快报的两则新媒体作品也火遍了盐城。“孩子的笑脸最暖人心”、“温暖的画面”、“灾难无情人有情”……不少盐城人在朋友圈转发并点赞。

  “现代快报制作的新媒体产品,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强烈,震撼心灵。”阜宁县外宣办副主任张长森看后,感受颇深。

  阜宁县新沟镇南湾小学幼儿园园长李玉红在视频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灾难发生后一张照片,里面的李玉红看着孩子受伤时显得很无助;第二次是李玉红在新幼儿园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笑容灿烂。“感恩有党,让我们坚强。感恩有你,与爱同行。”李玉红在网上这样留言。

  阜宁县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邱俊荣看完视频《特大风灾后,小网红的365天》,当即创作了一首诗《风声,别怕》:“我们无法知道风什么时候会来,我们也无法知道风来时是什么姿态。但我们知道,无论风声如何,请别怕……我们的孩子,你们才是希望,永远的希望。”

  小城大爱

  7家志愿者团体和

  120名外地人士获表彰

  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 陶展 通讯员 杨先锋)去年6月23日,盐城风灾发生后,有一群身穿红色、橙色马甲的志愿者,奔波在灾区一线和后方,为灾民们带来温暖。6月23日下午2时,阜宁举行抗击“623”特大风灾总结表彰暨庆祝建党96周年大会,该县7个志愿者组织获得“先进集体”,120名外地的援建人士获得了“援建模范”称号。

  朱晓东是阜宁县“爱的港湾”志愿者协会会长。2016年6月23日,获知家乡受灾的消息后,朱晓东立即推掉手中的事情往回赶。在路上他一边打电话询问灾情,一边组织发动协会会员准备参加抢险救灾。风灾当晚,该协会就有近100名志愿者到灾区和医院一线参加抢险救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我们共组织发动1700余人次志愿服务。”朱晓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志愿者队伍源源不断涌向灾区。“小城大爱”的志愿者们在灾区组织了2800人次参加救灾志愿服务,组织车队向灾区运送物资400余次6万多件;“幸福人家”志愿者协会主动承担灾区受伤32名群众的护理照料工作,连续多天顶着烈日,将2000多份绿豆汤送给抢险人员解暑……

  《跨越623龙卷风》

  电影启动

  导演和制片人都是阜宁籍

  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 陶展)6月23日上午,“ 盐城 623 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一周年,故事片《跨越623龙卷风》在阜宁县吴滩街道立新村安置点举行启动仪式。据了解,本片的导演和制片人都是阜宁籍。这部故事片时长将超过90分钟,总投资2000多万元,预计2018年6月份与广大观众见面。

  “我是从吴滩走出的儿子,我怀着感恩的心,走上了拍摄电影之路。”制片人顾明生说。

  45岁的导演黄楼也是阜宁人,他告诉记者,这次家乡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损失惨重,但是家乡人的抗灾救灾精神让人感动,他总想着为家乡和人民做点什么。“我和顾明生一拍即合,为家乡拍部故事片。”

标签:

责任编辑: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