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花海遍地开 “赏花”未必真经济
种一亩亏千元,政府买单聚人气
高淳国际慢城曾被微博网友票选为全国十大最佳赏花地。4月7日,记者驱车来到慢城,20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内,满目皆景,中部赏花区,遍地油菜花。
高淳金花节已连续举办9届,国际慢城不设围墙、不收门票、赏花美誉度高,游客数量持续增加。慢城管委会主任梅林森介绍,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慢城客流达到12万人次,绝大多数是外地人,奔来看油菜花。
受游客追捧的油菜花却被农民“抛弃”。紧临慢城,桠溪镇朱家庄76岁的诸小建告诉记者,他一辈子种田,种了60多年油菜,前几年不再种油菜了,就堂前屋后一点碎地撒了些种子,收点菜籽自家榨油吃。“油菜费工,菜籽不值钱,大家改种了小麦。”这位老农说,早些年,一到春天,全村全镇到处金黄色,都种着油菜。后来种田机械化,大家就改种小麦,现在地又包了出去。他家5亩地租给别人搞大棚,一亩地一年租金800元,比自己种赚钱。
朱家庄南边有几百亩红枫,北面就是成片的大棚。农民张三保流转了160多亩地,“一亩地一个棚,一年纯收入上万元。”张三保说,一斤菜籽才卖两三块钱,一亩地300来斤产量,榨油100斤。菜籽油没名气,没品牌,销量上不去。有的农村小油厂,一斤油才卖5块钱,高的也不过10元,扣除人工、肥料,种油菜也亏钱。
南京国际慢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生态科科长史海木年年为菜花开销算账。“从育秧、移栽、管理到收割,人工加上肥料,一亩油菜花的成本接近700元。”史海木介绍,2011年之前,是以每亩200元补贴,由村民种油菜,后来村民宁愿不要补贴也不肯种油菜。无奈公司只好流转了1700亩,若加上流转费,种一亩油菜,要亏上千元。
慢城每年一个多月的金花节期间,游客均超过160万人次,是全区人口的4倍。但一亩亏上千元,1700多亩,一年光花海投入,政府就要花近两千万元,压力可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