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人大代表在行动丨不负好春光 扎根田野推进农业现代化
2023-04-24 20:33: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苏宁  
1
听新闻

春日的江苏大地,鸟语花香中酝酿着蓬勃的生机。4月23日,在以“中国荷藕之乡”闻名的宝应县,藕田里水波荡漾,根根荷藕悄然积蓄着拔节生长的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些天来,如何着力推进荷藕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成为了宝应县人大代表、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徐桂红心里反复思索的头等大事。

提高效益,科技先行。“我们正在通过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荷藕莲籽播种技术攻关等措施,推广藕田生态复合套养、机械采收等技术和模式,提高荷藕种植效益。”徐桂红代表介绍说,宝应县还依托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莲藕研究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解决“僵藕”技术及莲藕采收机械等技术难题,开展荷藕品种资源保护和提纯复壮,加快新品研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宝应县发挥地域优势,把荷藕作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县新增荷藕精深加工企业10余家,现已达120多家,形成了年加工荷藕10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徐桂红代表说,除了扩大提升种养、加工的规模与能力,宝应县还着力拓展新型业态、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充分挖掘荷藕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她所在的园区正在加快构建种植、加工、流通、观光、科研、文化“六位一体”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平台、乡村振兴新样板。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更要让村容村貌“美起来”。泰州市人大代表、靖江市生祠镇东进中心村党委书记张金荣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论述记忆深刻。

张金荣代表坦言:“只有建设好乡村环境,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路途上,他尤其关注基层特色品牌的打造。凭借荷花种养特色,东进中心村打造“荷旅”品牌,建立七彩荷塘景区,并引入了特色民宿和小游园等农旅项目;本着多元发展的理念,村里还整合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文旅游。张金荣代表自豪地说:“通过多措并举,我们村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村民的收入也逐年递增。”

红色纪念馆进行规划再提升、民宿旧貌有机改造、农干校实训基地建设……新的一年,东进村又将见证一系列新变化。张金荣代表表示,未来通过举办“道德讲堂”、推行积分制考核、创办《东进报》等方式,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真正在实现乡村振兴。

土地利用更加注重生态安全,农业发展更加注重集约高效,农民培育更加注重活力动力,乡村振兴更加注重四海一家。在张家港市善港村的发展路径上,“四个更加注重”是一以贯之的遵循。

说起“更加注重四海一家”,江苏省人大代表,张家港市善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葛剑锋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他说,除了立志“自己种好自己的土地”,善港村还响应东西部协作、江苏南北挂钩等号召,与全国五省七村结对帮扶,送理念、扶技术、育人才,“飞地模式”建成苹果、红枣、辣椒、茶叶、养殖等10余个产业基地,开创性地探索出“党建、文化、治理、产业、生态”的“村对村”整村帮扶模式,带领七村率先踏上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

葛剑锋代表介绍说,为进一步放大整村帮扶模式的辐射效应,精准探寻“智志双扶”致富之策,善港村还建办苏州村政学院(原善港农村干部学院),融“扶志、扶智、扶市、扶管”四位一体,设置理念革新、模式推广、党建引领、项目扶持、专技讲堂等五大模块、80多个专题,迄今已面向西藏、青海、贵州等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培训各类农民和农业干部2.6万余名,学员创业成功率达83.5%。积极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善港模式”“张家港方案”和“苏州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强看来,这意味着未来产品要更加丰富、供给要更加充足、品质要更加优质、生产效率要更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更高等一系列革新进步。

“只有培优育强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李强代表说,徐州农科院将进一步就种业创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村高素质人才培训等领域开展调查研究,持续加强种业创新、绿色轻简生产技术研发、高附加值营养产品开发、农村高素质人才培训等,突出“优质、优质、高效、可持续”,多措并举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标签:乡村;振兴
责编:张苏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