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再次将这一沉默却沉重的健康议题推向公众视野。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如暗流般侵蚀记忆的疾病,正悄然潜入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悬在老年人健康上空的一片“隐形阴云”。
不久前,62岁的李先生(化名)在家人陪伴下,走进溧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李先生近半年越来越容易忘事,总是丢三落四,甚至几次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经系统检查,李先生被确诊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幸运的是,通过药物、认知训练与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他的病情已趋于稳定,未再继续恶化。
一、重新认识阿尔茨海默病:它不只是“忘记”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如同一块无声吞噬记忆的海绵,在时光里慢慢擦去一个人的认知、语言,甚至日常自理的能力。它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的类型,却远非“老糊涂”那么简单。
更令人警醒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健康挑战。数据显示,全球患者数已超过5500万。而中国,2021年患者总数已达1699万,约占全球三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1990年至2021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上升了249%,增速远超多数慢性病。
二、早发现、早预防:守住记忆的第一道曙光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隐蔽,但仍可捕捉。如果您或家人出现以下迹象,请务必警惕:
1.近期记忆明显衰退,反复询问相同问题
2.完成熟悉任务困难,比如做饭、算账
3.语言表达吃力,词不达意
4.时间地点混淆,容易迷路
5.不愿社交,对原有爱好失去兴趣
6.性格改变,情绪起伏大
预防,是对抗遗忘最温柔而有力的方式。建议养成如下生活习惯:
1.勤动脑:阅读、学习新技能、参与棋牌游戏
2.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锻炼
3.均衡饮食:多蔬果、全谷物、鱼类,少油盐
4.积极社交:多与亲友互动,常参与社区活动
5.控制慢性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6.远离烟酒,规律作息,保证优质睡眠
三、早干预、早治疗:为认知按下“慢速键”
尽管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根治方法,但早干预、早治疗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科学治疗应药物与非药物方式并重。
1.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而非药物干预同样关键:
2.环境调整:营造安全、熟悉、稳定的生活空间
3.怀旧疗法:用老照片、音乐唤醒温暖回忆
4.认知训练:小游戏、记忆练习激活大脑
5.家庭关爱:陪伴、理解与耐心,是最好的心药
四、专业支持 + 社会协同:构建“认知友好型共同体”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认知功能健康服务融入基层医疗体系。很多社区已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年度健康体检,并纳入认知功能初筛。
以溧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为例,作为区域重点专科,该科拥有52张病床和12名专科医生,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脑卒中及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的规范诊疗,为市民提供坚实的专业保障。
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不仅靠个人的早觉早察,更倚赖家庭、医疗机构、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呼吁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认知功能筛查,真正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守护温暖如初的幸福印记。
(通讯员溧阳市人民医院史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