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参赛选手全神贯注地完成比赛项目。记者 邵丹 摄
记者 唐 悦
“现在我们需要坐上轮椅,请配合我,左手用力,抱住我的脖子……”抽到题目的选手镇定自若,将平时千锤百炼的动作行云流水般展示出来。5月29日,首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南京拉开帷幕。该赛事是民政行业规格最高、赛项最多、参与人数最广、影响最大的标志性赛事,全国32支参赛队伍、307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展现民政行业技术技能的最高水平。
展技能风采,筑为民匠心
置身赛场,仿佛进入一个个真实的服务场景。“一比一”还原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方式,模拟假肢装配修型、安葬祭奠服务、墓园接待洽谈等现实场景,真实呈现民政服务对象的身心照护需求。
“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尖兵’,层层选拔锻炼了我的服务技能和细节掌控力。比赛中遇到突发情况,我也能迅速作出反应,确保老人的安全与舒适。”27岁的江苏民康老年服务中心护理员孙璇,是民政行业的“新兵”,在接触养老服务之前,认为护理老人只是伺候吃喝拉撒,但从事几年一线护理后,才发现这是一门技术活,看似简单的喂饭、翻身、助浴等动作,背后都需要理论支撑和专业支持。
此次大赛的养老护理员项目比拼中,生活照料、健康教育、情感陪伴、心理关怀都是考核关键指标。经过严格选拔和激烈角逐,江苏有10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进入5个赛项决赛,孙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民政服务涉及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亟需培养一支技艺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养老护理员是替天下儿女尽孝、为社会家庭分忧的可敬职业,需要全社会给予关心和尊重。”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促进处副处长何妮坦言,当前,囿于养老护理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低的实际,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规模与老年人现实需求相比有一定差距。举办此次大赛,集中展示护理员的精湛技能和昂扬风貌,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为养老行业注入新活力。
千工易得,一技难求
大赛现场,职业技能比拼的氛围感拉满,极大激发了民政服务从业者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一分一毫的误差,都可能让患者感到不适。”矫形器装配工赛项裁判长李高峰表示,选手们将大赛视为证明自己的绝佳舞台,努力角逐最高奖项。
此次大赛为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设置养老护理员、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5个竞赛项目。赛场上,选手们以精湛技艺传递职业温情。获得全国决赛成绩排名前5名的选手,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后,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不管成绩如何,我都将带着热爱,继续在假肢装配这条道路上深耕细作。”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假肢装配工项目选手毕珂磊感慨地说,十年磨一剑,从刚开始只能打下手,到独立完成假肢制作,自己经过了漫长磨炼。
“我们从上一代假肢技师手中接过的,不光是技术,还有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毕珂磊告诉记者,假肢装配是一个融合医学与工科的独特领域,要求装配技师既要拥抱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也不能忽视传统手艺的宝贵价值。他将不断淬炼技艺,帮助更多需要的人行稳致远。
“赛场是日常工作状态的放大镜!在比赛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养老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照护,还是一门融合爱心、耐心、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的综合学科。”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护理员常丽莉把日常的每一次模拟练习,都当成决赛现场,对细节追求极致。她说,从准备阶段的理论学习到实操技能的反复锤炼,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承载着对老人的关心尊重。
年轻力量加入,技能源于热爱
“8分钟内完成主持文稿、内容创意、仪态仪表的呈现,很有挑战性。”刚走出赛场的谭巍冉28岁,是来自武汉石门峰纪念园的公墓管理员,她抽到的题目是“主持一场生态葬公祭仪式”。“绿色殡葬已深入人心,平时我就做了很多研究,临场发挥时融入自己的创意,比如设计AI花朵、种子卡片等细节,为家属提供更好的仪式感,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谭巍冉自信地完成第一场比赛。
自信来源于热爱和钻研。“这次比赛增强了我的热情与信心,让我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职业是正确而有价值的。”南京市殡葬管理处遗体火化师郑周是一名95后,很看重这次国赛展示技能的机会,“以赛促训,有助于年轻选手技能的提升和成长。”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一名优秀的公墓管理员必须深入掌握生命文化、殡葬司仪、陵园植物养护与管理、陵园设计、殡葬智能化技术等必备技能。”在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公墓管理员慎立群看来,殡葬从业者是陪伴家属的最后送行者,肩负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工作中,慎立群用温馨服务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
这次国赛既是一次技能大练兵,也是淬炼“工匠精神”的助推器。公墓管理员林仁龙直言,以前亲朋还对其职业有看法,但这次竞赛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唯有热爱,才能激发学习动能。殡葬不仅仅是一门服务行业,更是人们情感和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
此次参赛选手中有很多年轻面孔,年龄最小的22岁。随着技能培训日益完善,院校毕业生作为新鲜血液补充到民政服务行业。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在全国率先创设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十四五”以来有12.8万人次通过养老护理员技能认定,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超4000万元。全省培育民政行业高级技师20人、技师210余人、高级工460余人,已有民政部确定的康复辅具类技能大师2名,殡葬类大师工作室3个,4名殡葬技术人才被纳入全国殡葬服务专业人才资源库。
记者 唐悦
新华日报评论员:以赛为媒,锻造民政技能人才大军
5月29日至31日,首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南京举行。此次大赛为国家级一类赛事,是民政行业的顶级赛事,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尖兵”参加养老护理员、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5个项目的角逐,展示民政行业技术技能的“天花板”水平。
民政行业技能人才是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社会最需要帮助、最需要关爱的群体,岗位特殊、值得尊敬,其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民生温度和幸福成色。近年来,全国民政系统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新设民政特色职业,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多措并举推进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江苏大力实施民政人才强基工程,从在全国率先成立本科学历起点的养老服务管理学院到率先创设养老护理职称体系,从率先开展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到落实获奖成绩与待遇挂钩机制,通过专业引领、产业带动、完善机制等多项举措,营造人才成长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构建起“以技能人才支撑行业发展、以行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
新时代新征程,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福祉为根本追求,培育更多民政领域技能人才,正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要义。当前,我国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仍然面临数量短缺、专业能力不强、流失率较高等问题。因此,培养发展民政技能人才队伍,是破解民政服务发展瓶颈的关键,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正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民政部连续11届举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到此次赛事“升级”,充分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也更加彰显以赛为媒引才育才的重要作用。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展工匠之风采,激发广大技能人才“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的热潮;以赛促学、以赛促建,选拔高技能人才,激励技能人才成长。
赛场不仅是竞技场,也是“风向标”。培养造就更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民政高技能人才,责任重大、任重道远。首届大赛决赛在江苏举办,对我省来说是机遇更是期许。我省民政部门正谋划实施“幸福民政365工程”,努力打造“苏扶助困”“苏适养老”等“六苏”品牌,奋力建设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些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于江苏而言,要以大赛为契机,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让每一个从业者在为民服务中练就高超技艺、传递职业温情;要通过大赛引领,激励更多人才投身民生事业,汇聚起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磅礴力量;要通过民政工作者的共同奋斗,推动江苏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使民生幸福成为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