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23(第五届)花果山英才双创周暨第二届“人才日”活动将于11月8日开幕。作为该市重点打造的人才名片,活动全面推介连云港的人才政策、产业平台和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展现连云港渴求人才、珍惜人才、成就人才的价值追求。
截至去年底,人才资源总量达93.6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1.47万人,居苏北五市之首;近3年,共有10.6万名高校毕业生前来创新创业;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这份“人才成绩单”背后,是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鲜明态度。
连云港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我们坚持人才优先发展,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在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优化环境、提升服务上精准发力,让各类优秀人才在港城现代化建设中各尽其才、各美其美。”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说。
产才双链融合,构建聚才“强磁场”
江苏赛科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迪川2018年来连云港创业,在公司落地投产、突破高端日用化学品领域技术壁垒等方面,连云港给予强力支撑,公司和清华大学团队紧密合作攻关的“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清洁生产新工艺”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连云港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人才政策诚意满满。我先后入选市‘花果山英才计划’、省‘双创计划’,获得资金资助并享受金融等相关配套政策,让我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李迪川说。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先后有盛虹石化、卫星石化等多家大型炼化企业落户,一大批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形成聚才“强磁场”。
聚焦打造区域人才高地,连云港紧盯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让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实际,将产才融合作为工作重要抓手,不断改革破障,实现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连云港推出2.0版人才新政,围绕主导产业出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人才专项政策。今年更是扩面提标,全面覆盖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海外人才等群体。同时,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中西部,南京、无锡、青岛等地建立区域性招商中心,同步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完善招商引智网络,提升招才引智精度。出台深化产才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破解招才引才“无编可用”等问题。
连云港将人才评价体系从“政府说了算”转为“企业说了算”,将满足条件的企业高管、工程师等直接纳入市“521”工程培养计划。今年9月启动的“百企千才支持计划”,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引导优质项目、人才资源、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链汇聚。实施“产业工匠锻造计划”,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激发人才能量,搭建引才“黄金台”
作为人才磁吸力有限的苏北城市,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连云港树立“大人才”观念,探索出“飞地引才、借力创新”新模式。通过设立离岸孵化基地,鼓励各县区和企业到国内发达地区、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等“人才飞地”和离岸孵化器,就地使用人才资源。
在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瑞医药公司副总经理张连山打开视频,招呼连云港总部、美国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和北京研发中心开视频会。“新药研发人才至关重要,通过在国内外布局研发中心和医药中心,‘人才飞地’集聚了各类研发人才。”张连山说。
“顶尖人才向一二线城市集聚是发展规律,‘人才飞地’的优势在于将传统‘原地筑巢’转变为‘邻凤筑巢’,通过跨行政区域建设飞地孵化器,实现研发、生产两地化,为企业柔性化引才提供便利。”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连云港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立25个离岸孵化器,拥有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200余人,已落地项目118个,引进各类高端人才114人。“人才飞地”成为人才和港城“双向奔赴”的新选择。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新品种紫菜选育如火如荼进行。中心负责人尚修成介绍,得益于科技镇长团的牵线搭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在这里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为紫菜养殖插上科技“翅膀”。
平台载体是人才的“用武之地”。当前,“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集团军”创新,成为人才与创新要素集聚的新特征。连云港大力推进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产学研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服务、科技项目培育功能,加快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搭建引才、育才、用才并重的“黄金台”。
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留才“生态圈”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学硕士刘红杰,2008年从石家庄来到连云港华海诚科开启追梦人生。如今,她是国内芯片封装领域顶级专家,领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用芯片封装材料研发。“连云港的人才生态环境很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尤其近几年,政策落地快、成色足,公司有服务专班,提供24小时保姆式服务。”刘红杰说。
连云港聚焦人才所急所需所盼,打造居、学、业、医“四个无忧”人才政策包,分批建成人才公寓近万套,成立规模5.7亿元的市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和医药人才创投基金,累计为各类人才发放购房券、生活补贴、贡献奖励等近2.4亿元,建设连云港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29项人才服务。截至去年底,连云港市高层次人才(硕士或副高以上)总量5.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93.6万人,较“十三五”末84.9万人增加8.7万人,年均增长5%。
“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既要求我们拿出真金白银把人才‘引过来’,更需要拿出真心服务让人才‘抢着来’。”连云港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人才办副主任肖双说,“我们解决好人才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加快构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努力将服务做到心坎上,让连云港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施展才华的沃土。”
记者 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