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降碳 逐“绿”前行
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节用裕民
2022-11-18 16: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赵天舒  
1
听新闻

近日,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南京市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与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6%、7% 、8%和7%,明确15项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着眼于新形势下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开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崭新局面。

依托机制优势,集中统一组织光伏项目建设

2021年10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节能降耗加强用能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积极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宜建尽建”原则,针对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等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的建筑特点和能耗规律,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分布式光伏建设的引领区、清洁能源高效消纳的示范区、绿色低碳特色创新的先导区”,形成绿色屋顶的亮点做法。

首批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组织的集中统一分布式光伏项目包括北京东路市级机关大院、新城大厦集中办公区、市委党校、市档案馆、市公安局江北交管所,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引入社会资金约600万元,装机容量约1130 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20万千瓦时,将在全社会发挥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表率作用。

助力既有建筑改造,创新节能专项经费使用模式

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依托南京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综合管理平台 “一张网”,结合能耗定额指标,选择市审计局、市税务局、鼓楼区人民法院、浦口区汤泉街道办事处、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5家单位作为2022年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投入引导资金开展节能改造,进一步提升各级公共机构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及配套建设,实现全市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工作持续、有序、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市局编制《南京市公共机构能效提升节能改造项目和资金管理细则》《南京市公共机构能效提升节能专项经费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申报、实施、监管等环节进行详细规范。目前,市审计局、浦口区汤泉街道、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三个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改造面积总计11.53万平方米,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10万度,节约用水1万吨,节约标煤12.2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69吨。

着眼整体优化,率先开展能耗定额管理

前期,南京市发布实施了《公共机构能(水)耗定额》地方标准,印发《南京市公共机构能(水)耗定额管理实施方案》,意在促进党政机关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公共机构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示范表率作用。能耗定额管理已列入市级机关、市对区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公共机构对节能降耗的重视程度,市本级、各区部分超约束值的公共机构今年的总能耗较去年有所下降。六合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全区公共机构用能情况实施监管,对超定额公共机构进行通报约谈。浦口区引入分室分项计量改造,通过将办公区每个房间空调、照明等用能设备接入能耗监测平台系统,实现用能设备的动态管理和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同步分析每个科室实际能耗水平分布和同比变化。栖霞区与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认真挖掘节能潜力,实现办公区域自发自用,绿色用能。

定额管理的基础是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的准确采集,能耗“一张网”不仅实现了这个功能,还完成了能耗定额可视化管理和能源效能主动化提升的目标。分层级、分系统开展能耗统计数据会审检查,建立能耗定额管理档案,将超约束值公共机构作为年度节能降耗的重点考核对象,以点带面,为公共机构积极主动开展能耗分析、能源审计、节能改造、用能管理等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厉行勤俭节约,“加减乘除”过紧日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市党政机关坚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进一步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坚决压缩一般性、非刚性支出,用“三公”经费的“减法”助力民生福祉的“加法”。市级机关新城大厦集中办公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模式,节能率达到15%以上,一年节约用电300万千瓦时。

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推进南京市机关公物仓暨省市区机关联动公物仓示范点建设,会同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物仓管理的实施方案》,持续在公物仓建设运作模式、管理机制、互联互通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最大程度节省财政支出。目前已储备维修相关部门闲置办公家具300余套、电脑100余台,已调剂各类办公设施设备100余件套。市级机关集中实施12个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大幅节省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溧水区、高淳区积极推进区级公物仓建设;市财政局、雨花台区坚持修旧利废,办公家具已使用20年以上;市地方志、市工商联、鼓楼区等推进会议室、带顶露台等一室多能、一室多用,提升办公用房资源使用效率。

市局在完成用车基本服务保障的基础上延伸服务15个机关部门,并积极承担国家、省专项任务保障,有效节约租车开支;市信访局严格公务用车使用,出车量同比下降19.3%;浦口区全力减少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用支出,公车运行支出较上一年度减少5%;2022年全市党政机关新购公务用车中,地产新能源汽车达到82%。

构建节粮风尚,反食品浪费走深走实

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推进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制度建设,制定《南京市公共机构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暂行办法》,建立实施全市公共机构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明确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对象、责任主体及管理部门。以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开展公共机构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试点的通知》,遴选市、区共8家党政机关食堂开展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试点,开展常态化检查,对发现的食物浪费行为及时予以通报,健全管理闭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管理模式,不断推动反食品浪费工作向纵深发展。

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食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推出细小务实反浪费举措。市级机关食堂依托“智慧食堂”APP、智能餐盘系统加强餐饮供应链管理;市城管局、建邺区通过预订,每日统计就餐人数,浦口区开发运用“浦小勤”微信小程序,核定食材预订数量,做到源头控制浪费;雨花台区利用“畅捷通”系统强化食品原材料出入库分类管理;秦淮区、鼓楼区等充分利用智慧后勤系统提前统计用餐人数;江宁区实行光盘“打卡”,调动干部职工就餐节约积极性;玄武区明确“十个一”工作模式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目前,全区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市级机关和部分区级集中办公区建成“扫码投放、自动称重、实时上传数据”的智能化垃圾分类收集点,厨余垃圾源头减量达到25%以上。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多维宣传模式

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创新节约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崇尚绿色生活、弘扬绿色文化、践行绿色发展的“新风尚”,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行动、节油节电节水节粮、绿色出行等宣教活动。连续8年开展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减碳宣传月活动,以节能宣传周、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普日、世界水日、绿色出行月、学雷锋日等为契机,深入机关、社区、学校、医院,开展绿色发展主题宣传和多样化节能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传播绿色生活理念。

市、区各级公共机构积极运用“两微一端”、电视、广播、数字屏幕等多媒体宣传方式,营造浓厚氛围。反食品浪费等公益宣传视频10余条,制成节能宣传画、横幅、道旗等在地铁公交、城市道路、机关、医院、学校、集中办公区电子屏、公共楼宇电梯屏等载体累计发布10万余次;制作张贴节电、节水、“光盘行动”“清瓶行动”等环保耐用材质的节能标识共3万余张,不断加强绿色低碳理念引导。各级党政机关利用办公区及公共区域电子屏、党政机关食堂电视屏、“云梯维小宝”等多媒体平台滚动播放《“粒”量》等节粮宣传公益片、倡议书、海报,设置醒目的节粮提示标识和名言警句宣传展板和“光盘”“勤俭”“按需取餐、杜绝浪费”等餐桌提示牌,在取餐处以及餐厨垃圾回收处设立专职“反食品浪费监督员”。将反食品浪费与民俗体验、助农帮扶、文旅推介等功能相融合,利用公共机构节能降碳重要节点,组织反食品浪费各类专题讲座。江北新区举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机关”办公废旧物品改造发明创造比拼活动,积极推进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及减塑限塑行动。

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承担着公共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示范责任,下一步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公共机构;集中办公;食品浪费
责编:李旸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