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市卫生健康系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健康徐州建设,倾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持续深化医改
百姓享受健康红利
近十年来,为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徐州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突出抓好“五项制度”建设,方便百姓看病就医,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医改之路。
前不久,铜山区郑集镇的老刘(化名)因脊柱骨折而疼痛难安,本想前往市区大医院求治,亲戚告诉他,镇中心卫生院有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坐诊、手术,这个病就近就能治。之后,老刘在郑集镇中心卫生院接受了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老刘恢复得很好,逢人就说:“以后看病不用再往城市跑了。”
通过充分发挥医疗事业集团创新实践的医联体示范引领作用,徐州市深入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去年,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内开展联合病房共建,围绕打造基层特色科室共建模板,总院向各分院领建16个家庭医生签约专家团队和重点专科服务团队。搭建集团信息展示调度中心平台,统筹推进集团内医疗信息直联互通、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创设4级信息化联动新格局,集团“一体化”发展成效初显。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徐州市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认真执行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持续推进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不断完善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完成10家三级医院总会计师考核和新任总会计师选聘工作。其中,邳州市获评“省政府2020年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铜山区获评“省政府2020年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的地方”。
为加快推进实施具有“徐州特色”的“1+4”格局医联体建设模式,全市共建成1个医疗事业集团、5个城市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19个县域医共体、20个跨省域专科联盟、34个远程医疗协作网。
此外,得益于“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徐州市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以上及推荐标准的基层机构占比分别达到65%、20%。29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其中26家通过二级医院验收,28家建成省农村区域医疗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一。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造福淮海大地
“徐州大医院多,专家水平也比较高,让人放心”“徐州不少医院、专科的排名都很靠前”……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打造高水平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发展目标,徐州市卫生健康系统积极搭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开创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徐州区域医疗高地效应更加凸显——
据徐州市卫生健康委统计,2021年徐州全市总诊疗人次为5928万人次,其中三级医院外省住院病人占33.9%以上,医疗服务覆盖苏鲁豫皖四省20个地市1.2亿人口。到徐州看病,便捷、省钱、有保障,这已经成为不少淮海经济区群众公认的一种选择。
36岁的杨某(化名)因遭遇严重意外伤,导致肝脏撕脱、肋骨多处骨折,命悬一线。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后,普外科、肝胆胰外科、麻醉科、心胸外科等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数次将杨某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使其得以康复出院。
由于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小博(化名)1岁时就被爸妈带到上海做了开胸手术,之后的9年间,他一直定期随诊。去年,小博又被查出新的问题,不立即治疗就会导致心力衰竭。徐州市儿童医院接诊后,立即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对孩子的病情进行周密讨论,最终通过“镶嵌式治疗”这一新技术,成功为小博解决了麻烦。
拥有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徐州在区域内夯实“高地”地位、提升“中心”首位度的最大底气。截至2021年底,徐州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80家、病床总数61191张,卫生人员总数达94047人。其卫生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居于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城市首位。全市拥有三级医院24家、三级甲等医院12家。
拥有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是医院生存的根基。近年来徐州市围绕“名医、名科、名院”目标,着力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专家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5人,拥有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5人、江苏省省市共建人才3人、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68人。2021年,1人获评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称号,实现了徐州市省特聘医学专家“零”的突破。
优化健康服务
百姓家门口看好病
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尽量少生病”,近年来,围绕全面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徐州市花大力气优化健康服务。
65岁的余先生(化名)患白内障已有一段时间,因无人陪护,迟迟没有接受手术治疗。了解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他进行了咨询,很快就在门诊完成了所有检查。“从入院、手术到出院,不超过24小时,我的问题就解决了。”余先生对此很满意。
优化门诊流程,让群众少等待;加快实施智慧医院建设,让信息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广远程会诊中心模式,让群众不必奔波“北上广”就能享受国内一流的医疗资源……这样的医疗服务,让人放心且省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市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截至2021年,徐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88元,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原12大类服务,以及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新划入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
此外,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徐州市建成标准化中医馆210个,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全覆盖;99.1%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6.5%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在推进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双向联动让诊疗服务更加高效。为完善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徐州市积极推进胸痛中心建设及胸痛救治单元建设,通过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点对点的帮扶、指导,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院的救治能力。截至目前,徐州市胸痛救治联盟成员单位基本涵盖全市所有的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丰县欢口镇中心卫生院等29家基层医疗机构为第一批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单位。
推进健康徐州建设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健康徐州建设,是徐州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徐州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健康徐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徐州市把卫生健康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户户动员、人人参与,形成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新机制,推动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开展。全市建成国家卫生城市3个、国家卫生县城3个,国家卫生城市和县城实现全覆盖;建成国家卫生镇13个、省级卫生镇55个,市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
积极创办优质健康科普专栏、开设公益性健康节目,形式多样地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和增强健康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市、县健康教育科普基地建设,组织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高徐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21年,徐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3.96%,全市建成健康主题公园79个、健康小屋636个、健康一条街18条、健康步道219条、健康餐厅234个、健康促进学校1089个。
全面实施重点人群健康保护行动。2021年,全市共为7.9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为99.01%和97.80%。2021年,全市产前产筛率达90.6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7.25%、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6.95%。
同时,徐州市还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市、县两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完善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在农村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城市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工作。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徐州市持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至2021年底,全市建有老年医院3家、护理院17家、康复医院10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或内科中包含老年病专业的达70%以上,医养结合机构达65家。此外,徐州市认真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继续实施“安康关爱行动”,2021年保险覆盖率达90.76%。
坚持人民至上
凝聚力量提升群众幸福感
厚植党建根基是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记为民服务初心,努力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作表率。
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徐州市卫生健康系统3万名党员、9万名医卫人员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建立“临时党支部”等,让“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防疫一线最响亮的口号。
徐州市先后选派六批医疗队、258名队员支援湖北武汉,两批6人支援河北石家庄,1099人次支援南京、扬州,选派医务人员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疫情防控以来,全系统共有917人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徐州卫生健康系统围绕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精准施策,不断强化疫情监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三大能力”。此外,在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尽早建立全民免疫屏障的路上,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全面迅速落实,有序高效推动,力争疫苗接种不打烊、流动服务不停歇。
2021年,结合卫生健康行业实际,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大力开展“我服务、你健康”6大类37项224条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行动,其中,“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慧生活”“持续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完善公共场所AED配置,提升院前急救能力”等4项,被列入市委、市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计划的重点项目;25项县处级“一把手”工程,将为民办实事工作有效延伸至基层。
未来,徐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坚持党建引领,把稳思想之舵,打造“红色引擎”,认真贯彻落实徐州市委关于“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大提升行动要求,凝聚发展力量,大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优化布局、提高质量、均衡发展,为徐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