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约起!敦煌壁画、敦煌遗书来南京了
2022-08-20 07:10: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你相信吗?敦煌石窟中,就有孙悟空、白龙马和唐三藏取经归来的场景……8月19日,由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正式开展,130多件展品为南京市民和游客全方位展现敦煌石窟艺术和敦煌文化的恢宏。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储希豪

130多件展品亮相南京

复制的莫高窟第3窟,各种精美的壁画、雕像……走进展厅,观众仿佛置身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据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主任罗瑶介绍,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营造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宗教艺术宝窟,更是辽阔绵长的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互通有无、彼此交融的见证。这次展览经过一年多的策划促成,共展出130多件壁画临品、文物复制品、文献经卷等。展览分“丝路漫行”“庄严佛宫”“净土乐舞”“匠心营造” 四个部分,通过敦煌复制壁画、复制洞窟以及画像砖、经卷等珍贵文物,展现敦煌艺术文化及“莫高精神”。

敦煌,身处“丝绸之路”的要道枢纽,见证了千年间这条漫长路的沧桑岁月和悠久历史。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莫高窟第420窟“西域商队”完美诠释了丝绸之路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汇通桥梁的符号意义。舞蹈是敦煌壁画的标志性元素之一,莫高窟第112窟“反弹琵琶”、莫高窟第85窟乐舞等都呈现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多区域融合下乐舞图像的大美之境。

最早的《西游记》是这样画的

吴承恩的《西游记》流传数百年,经久不衰。其实,绘画比成书的时间还早上几百年。那你知道最早的《西游记》绘画是什么样的吗?

展览中,壁画《普贤变》是榆林窟第3窟中的壁画,完成于西夏(公元1038-1227年)时期。“榆林窟距离敦煌100多公里,属于敦煌石窟的一部分,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榆林窟会成为首批‘国保’?因为太珍贵了。”罗瑶说,《普贤变》是榆林壁画中的经典,这幅壁画上有建筑、树木、山水等,具备了中国传统山水水墨画的特点。更难得的是,壁画中还有“西游记”的早期绘画。

仙山、琼阁,普贤菩萨乘着白象手执经书,俯视下界。壁画的南侧,崖岸突出,上面站着两人一马。前面是一个僧人,后面是一匹马,马的边上是一个猴模猴样的人,马的背上驮着经书……“这实际上是最早的关于《西游记》的画。《西游记》是明末清初吴承恩写的,而实际上,关于玄奘取经的故事在宋代就已经成为神话故事。”罗瑶说,在宋代,唐三藏取经的故事被写成剧本的脚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家可唱、可演、可绘画……

罗瑶告诉记者,壁画中的场景对应了唐僧、孙悟空和白龙马,这应该是《西游记》前身的故事,画的是取经回来后的场景。

是敦煌遗书更是千年前的酒账单

还记得《国家宝藏》中的敦煌遗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吗?这次展览,《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也来了,它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中。泛黄的纸张有些残缺,尽管已经千年,但文字依然清晰。

“《归义军衙府酒破历》是宋写本,一级文物,卷轴装。”据罗瑶介绍,入破历是敦煌文书的一种,入即进账,破即花销,所以入破历就相当于记账本。归义军是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直到宋朝初年,以河西地区敦煌为中心的一个管理机构,《归义军衙府酒破历》就是一卷一千多年前敦煌本地政府公务用酒的“流水账”。

这份“酒水账”无头无尾,共49行,记录了宋乾德二年(964年)归义军从四月九日到六月二十四日的流水账。其中“五月”“六月”用朱笔书写。在纸张的接缝处,钤有长方形的“归义军节度使新铸印”朱文印。

“由于历史原因,这张《归义军衙府酒破历》被一分为三,首段得以留存故里,尾段因当时守护不全流亡法国,中间段则几经辗转流散日本。上世纪90年代,日本友好人士把日本的那部分捐赠给了敦煌研究院,还剩一部分在法国。”罗瑶告诉记者。

这件流传千年的敦煌遗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罗瑶说:“北宋时期,只要是官方接待,都有酒。不过,什么级别用什么酒什么时候用都有规定,均由政府提供。这份用酒流水账单清楚地记录了酒的来源和用量等,对于研究当时的政府是如何管理资产的,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中外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它。”

标签:快报记者;西游记;壁画
责编:李旸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