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邵婷 赵玲)医疗保障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建设高效便民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南京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启动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创建工作,依托现有服务大厅,立足街情实际,突出特色优势,让惠民服务真正做到往基层下沉,往群众身边延伸。
街道按照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要求,从设施配备、窗口设置、服务规范、队伍建设、业务经办及特色化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对照提升,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更加注重推动公共服务便捷、高效,在医保服务上切实将服务圈效益扩大,不断丰富“15分钟医保服务圈”服务内涵,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以前办理生育保险业务都要去丽景路政务中心医保窗口,现在只要带上相关资料,在我们中心大厅就可以办理了。”在大厂街道医保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婕正忙着为群众办理医保业务。据她介绍,街道于今年6月分批派出窗口工作人员至新区政务中心进行跟班学习,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街道医保服务中心全面承接了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零星报销相关区级业务,服务项目也由过去的22项增加到27项,实现了“区街同权”办理。群众关注的医保参保、费用报销、异地就医申请等服务事项,在这里都可以一站式办理,实现“一点受理,全域共通”,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高点站位、统筹推进
全力做好“固本强基”文章
“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建设是大厂街道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医保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建设一个功能齐全、服务优质、办事便捷、群众认可的基层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参保登记、参保信息查询、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高频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
为加快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大厂街道积极部署创建工作,明确建设要求和序时进度,并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全面领导,对标对表创建标准,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对服务大厅进行了升级改造,设立引导咨询区、自助服务区、自动排队叫号区、柜台受理服务区、等候休息区、多媒体服务区、便民阅读区等,设立温馨健康小站,提供量血压、测身高体重等惠民服务,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贴心的医保服务。同时,医保经办服务窗口全面实行“综合柜员制”,实现“一事办”“一窗办”,设置老年人绿色窗口,还可为参保群众提供陪办、帮办、上门办。
先行先试、精准施策
全力做好“高效服务”文章
“之前办理医保报销手续都要去新区社保中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好,真的是太方便了。”前不久,家住湖滨社区的卫女士因6月底市医保平台数据迁移,出院时不能通过医保卡直接结算住院费用 ,需要办理医疗费用零星报销业务,在咨询社区工作人员后,直接在社区就提交了相关报销单据。“我们将门诊费用零星报销和住院费用零星报销材料受理后,直接在系统中进行业务受理登记,1个工作日内递送到街道医保服务中心,10个工作日内,老百姓可以收到报销款项,确保这些小事在家门口就能办好,真正体现‘一站式’民生服务的便捷。”湖滨社区全科社工王欣雨说。
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厂街道辖区范围内推进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医保经办服务站点建设,着力构建“1+24+N”的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医保经办服务网络。结合省2022年度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将27项医保服务事项下放至社区,通过表格化形式梳理办事指南、材料清单,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全力推行“街社同权”、“一窗通办”等经办方式,区级业务于今年7月开始全面在街道运行,推动基层参保群众的医保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示范点创建以来,大厂街道面向全街道24社区进行全面的医保业务培训,通过集中授课、跟班学习、实地指导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业务经办服务能力。同时,积极争取市级配套资金用于购买自助服务机,投放到为民服务中心医保服务区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有效提升群众办理效率。现街道医保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每日办件量(含咨询业务)达30余件,每月逾500件,已累计接待和受理各项医保业务共近4000件。
宣传发动、广泛动员
全力做好“氛围营造”文章
街道坚持“一线工作法”,依托全街道244名网格员日常巡查,让医保政策宣传进社区、进企业,不断提升群众医保政策知晓度。将参保、医保报销、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事项整理,印制成方便群众拿取的业务办理指南;依托“幸福大厂”、“智慧大厂”、社区居民网格群等平台,针对性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公布医保服务中心咨询电话,解答群众疑问,努力形成医保服务良好宣传氛围。
服务群众无止境,示范创建暖民心。大厂街道将以“15分钟医保服务圈”创建工作为契机,持续推进医保公共服务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实现“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帮代办”,努力打造高效、便民的大厂医保服务品牌,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