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京90后用iPad绘制家乡美景 紫金山建筑文物图鉴每一笔都是爱
2022-07-20 07:11: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南京城东的紫金山,除了有耳熟能详的中山陵、明孝陵等景点,还分布着各类名胜古迹约200多处。戴先生是一名90后,也是一个南京人,有感于紫金山建筑文物之丰富,最近他用iPad绘出了一张长图——“紫金山建筑文物图鉴”。他说:“绘画是一个发现和表达的过程,是通过画笔探索和记录世界,如果能让更多人看到和感受到(紫金山的好),那就更好了。”

现代快报+记者 王新月

串起散落在紫金山的建筑,就是一幅画

戴先生小时候住在南京的老下关,离紫金山比较远。他来紫金山玩只奔着那几个有名的景点,比如中山陵。“我小时候觉得中山陵就是紫金山。”他说。

今年年初,戴先生搬到了紫金山附近居住,闲暇时常去山里散步。4月下旬,他在散步时,无意中发现周围树木已经非常茂盛,郁郁葱葱的枝叶遮住了天空,往道路深处走去,猛然会发现一座古老的建筑静静地伫立在眼前。

有一次戴先生从下马坊北上,经过大金门,四方城似乎穿过了树林突然出现在眼前。“特别震撼!”他说,“感觉每走一会儿,就能从茂盛的树林里窥见一些历史的片段。”

站在头陀岭上,戴先生发现,原本散布在山里的建筑,如紫金山天文台、明孝陵四方城、中山陵和灵谷塔等同时映入眼帘。如果将这些地点串联起来,似乎就是一幅完整的紫金山画卷。

戴先生学设计出身,有一定绘画基础。于是,他开始规划线路,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把紫金山的各个地方都跑了至少一遍。“紫金山是一座城中山,占地面积也不算大,但是其文物密度非常高。我这会才认识到,紫金山不是一座只有中山陵的山。”

拍大量照片参考,创作难在色彩的统一和衔接

戴先生开始实地探索,并拍下了很多照片。“只有实地去了,才会有准确的感受,有些建筑物被树遮挡住了,那就得展现出那种氛围感,有的建筑则是需要展现出它的巍峨耸立。然后我再参考照片,概括和简化建筑物的形象。”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他表示,长画幅的创作得先重新构图,确定山和建筑物的比例,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比例画面,再同比放大,从左到右拆成几部分来完成,最后再拼接起来。

“我尽量在画面上做到建筑文物的位置和它的实际位置相对应,同时借鉴传统卷轴画的构图方式,把建筑刻意放大。比如石象路、神烈山碑等,因为山很大,建筑很小,需要突出建筑物。”他说,“因为iPad带不动一整张长图,所以要拆成几部分,但由此也造成最后的拼接需要费点功夫。”

此外,在画面色彩上,他也有一定的取舍。“因为不同时期的建筑色彩不同,比如明城墙和民国建筑,颜色差别就比较大。如果完全写实,按照颜色来画,画面就会乱。所以最后我给整个景区选取了较统一的色调,绿色和暖黄色。”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这张长图,左起明城墙、南京博物院,向右延伸依次是明孝陵、美龄宫、中山陵、灵谷寺等建筑,共标识了58个地点。这些建筑以淡绿色的紫金山为背景,各个建筑中间或以绿色植物点缀,或以道路间隔开。

画面上,有行驶的汽车,还有游人们,或爬山,或拍照,或骑行。

古老、现代和自然融合,成就紫金山的美

紫金山的建筑文物有着历史之美,但在枝繁叶茂的树林中,古老和自然又碰撞出了若隐若现的神秘感。在戴先生眼中,明孝陵神道的神像拙朴大气。“看起来有点抽象,但动物和人物的设计都显得憨憨壮壮的。神道周边也是树林茂密,在雨后或者清晨,雾气朦胧时,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戴先生较喜欢的也是明孝陵及其周边建筑,在“紫金山建筑文物图鉴”这张长图的构图上,他也有意去突出表现,同时加了树林的细节。在他看来,从四方城到神道再到明孝陵是画面上最出彩的部分。

现代快报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在这张长图左侧,四方城的下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几束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照射下来,给笼罩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路增添了几份活泼。林荫路上,汽车穿行而过,还有骑着单车和散步的人们,展现出都市现代的生活气息。

“紫金山既是森林氧吧,也是城市公园,既有人文历史,也不乏都市气息。古老、现代和自然在这里都融合得很好。但由于画面体量有限,只好在局部设计出这种细节效果。”他说。

激发你的探索欲,他不断用画笔记录世界

戴先生将“紫金山建筑文物图鉴”分享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了很多点赞。有网友说,可以跟着这份图鉴游紫金山,还有网友称赞“他是紫金山旅游宣传大使”。

为了更好地绘制这个图鉴,除了实地探索,他也查阅了各个建筑物背后的故事,但是这些并没有呈现在这张长图上。“这张长图上只标注了各个建筑物的年代,一是我被这座山所留存的历史片段打动,二是希望大家看到这张图后,有想走进紫金山主动探索的欲望。”

戴先生早前也创作过“城市发现之旅——南京”类似剪纸风格的插画作品,是用电脑的3D软件创作。“构图受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启发,采用散点透视以呈现丰富的细节。想通过这样一种新颖的图像形式,传递出这座城市的韵味。”

不过,他表示,未来的创作不会只局限于南京,文化、旅游和日常生活等主题都是他所关注的。比如,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他就创作了中国奥运冠军图鉴。

“作为南京人,目前也生活在南京,所以南京相关作品会多一点,比如我现在正在创作的就是‘南京美食图鉴’,希望能让大家更了解这座城市的日常烟火。”他认为,“绘画是发现、归纳和表达的过程,我希望可以用画笔去探索和学习,了解身边或远方的世界。当然,如果这些探索和记录通过网络能分享给更多同样感兴趣的人,那就更好了。”

标签:
责编:缪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