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江苏自然资源系统认真做好梅雨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22-07-17 14:37:00  来源: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网站  
1
听新闻

入汛以来,特别是梅雨期间,全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责任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防灾减灾取得积极成效。截至7月15日,全省无灾情,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3起,未造成人员伤亡。

狠抓措施 重点落实

全力打好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制定防御工作方案,下好“先手棋”。根据《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和最新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部门防灾职责、各级分工以及应对流程,制定厅《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深入理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

气象风险预警,防患于未然。汛期强化与气象部门联系,每日跟进雨情气象情况,分别于6月23、26日发布2022年度第1、2号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提示信息,省自然资源厅指导宁镇、无锡、常州、苏州、徐连、淮安等地提前部署防灾工作。

汛期值班值守,拧紧“责任链条”。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驻守服务机制,全面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厅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分别派出三支专业队伍在苏南、苏中、苏北就地值守,随时待命,全力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技术支撑工作。

落实汛期信息报送,实现动态管理。严格执行每日“零报告”制度,组织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利用“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及时准确报送本地区发生的险(灾)情和后续处置情况,实现险(灾)情的闭环管理。

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入汛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派出多个工作组,联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驻地专家,分赴苏南、苏中、苏北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检查工作,督导各地落实各项防灾措施。

摸清风险底数,科学精准防范。根据《江苏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推进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积极探索普查成果应用,研究“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严阵以待 闻汛而动

“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结合实际

建设功能型党支部,筑牢“红色堡垒”。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镇江创建了以地灾防治为专项的功能型党支部,党支部人员由来自自然资源、应急、气象、社区等各个部门的党员组成,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地灾隐患点巡查和信息上报、定期组织科普宣传和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将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加强协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南京、无锡、苏州、南通、淮安等地进一步加强与应急、气象部门的联动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与气象风险预警、应急救援的衔接工作。淮安组织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研判机制的通知》,旨在台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下,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预警研判,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做好地质灾害防范。

智慧“技防”,织密防治安全网。南京、徐州、常州、南通等地着重加强自动化监测,徐州市局对采空塌陷隐患点补充地面塌陷自动监测设备4套,在邳州石膏矿采空区开展地面塌陷监测预警预报探索,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精度。常州依托地灾智能化监测项目,实现对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及预警,通过大数据监测开启“掌上防灾”新时代。

下一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继续强化汛期值班值守、排查巡查和专家指导,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隐患专业监测和综合治理,加快推动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地区结构调查,全面提升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标签:
责编:袁中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