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外面热化了,他却穿羽绒服干活
2022-07-13 06:59: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7月12日,江苏省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热力进一步升级,沿江和苏南部分地区已超40℃。冰块的需求量随着酷暑的到来达到顶峰,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江宁的雪海制冰厂,“现在已经到了制冰高峰期,每天24小时不停制冰,一天生产5000多块冰。”厂长刘国春表示。

现代快报+记者

徐梦云/文 王曦/摄

现场

“冰火两重天”,穿

着羽绒服运冰

12日下午3点多,江宁区麒麟街道的雪海制冰厂里机器轰鸣,10个制冰池正在制冰。运输窗口处停着一辆准备装冰的运输车,5名工人组成的运输小组正在人工传送。

几分钟前,工人小刘在短袖外面套了一件羽绒服,进了冰库。温度表显示,冰库内的温度为零下4℃,与室外温度相比,温差超过40℃,真可谓“冰火两重天”。现代快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了冰库,只见晶莹剔透的冰块整齐地摆放着,每块冰长度为1米,高20厘米,宽40厘米。抬头往上看,冰库房顶四周结了厚厚一层冰霜。小刘说:“如果长时间在冰库就要穿羽绒服,这里可能是夏天最凉快的地方了。不过频繁进出,冷热交替,身体并不好受。”由于穿着短袖,记者在冰库待了不到5分钟就感觉满是寒意,手臂上的汗毛已经竖起。

运输通道上,工人们穿着短袖,大汗淋漓地忙着用铁钳子夹住冰块,然后向前猛一用力,冰块就靠着惯性滑向窗口处,再顺着一个斜梯被送到运输车上。正在运冰的卢云庆说:“现在是最忙也是最累的时候,每块冰的重量大约100斤。这么热的天,不一会儿就热出一身汗,更别说我们还穿着雨靴,脚上又闷又热。”

用冰高峰期,一天制5000多块冰

一天5000多块冰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在制冰厂,一眼望去地上盖满了保温棉被,棉被下面就是冰池,10个冰池都在运行着,每个冰池里是整齐划一的铁制模具。记者掀开棉被,发现模具四壁都是冰凉的,冰块正在冻结中。

刘国春告诉记者,10个冰池的占地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每个冰池都有铁槽模具,一共5000多个。按下按钮,自来水被注入制冰模具,再慢慢起吊、入池,池底铺满制冷管。约20个小时后,冰块就制成了。

制冰完成后,掀开厚厚的保温棉被,一排排“大冰棍”就诞生了。每排模具装着18个“大冰棍”,从制冰池里转移到另一个池子脱模。模具清空后,再继续注水,循环生产。

记者注意到,模具外围锈迹斑斑,脱模的池子水也呈暗红色。据刘国春介绍,脱模池里是大量的盐水,因为盐水不会结冰。

在机房,几个大型泵机正在工作,其中一个是氟利昂制冷机。“制冷原理和空调是一样的,制冰需要20吨左右的氟利昂,循环使用,所用的压缩机也更大。现在是用冰高峰期,每天24小时都在制冰,仍没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

降温利器,水产行业需求量最大

“给我来4块冰,我放在电动车上带走。”50岁的李老板是附近菜场卖水产的,是这里的熟客。每到夏季,他天天要来买冰。

刘国春接触这一行已经10多年,从一开始卖冰块,到2011年成立公司,开始制冰。“现在市场对冰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制冰厂也在增加。一年中4到9月是用冰高峰期,其他时间是淡季,需求量很小。”

冰块都销往哪里?据介绍,这里一半的冰块会运往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也就是“众彩市场”),用于蔬菜、水果、水产的保鲜,其中水产需求量最大。“有的会送到工厂,用于车间降温,还有核酸采样现场,医护人员也需要用冰块降温。”

据了解,众彩市场水产区一天冰块的需求量在5000块左右,蔬菜区为700块左右。老王是众彩市场的水产商户,他表示,五一过后的用冰量就开始上升,一天大概要10块。按照现在室外的温度,40分钟就要更换冰块。“每天凌晨4点多开市,我就会去买冰,一块冰18元。水产品保鲜要求高,冰块买回来先碎冰,然后再放进装有海鲜的泡沫箱子里。”

怎么预防中暑?

怎样预防中暑?江苏省名中医、消化科周晓虹主任医师介绍:

1.夏季要“养心”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夏要养心,高温天气格外要注意养护心阴,保持愉快情绪,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要坚持服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静,静则生阴,阴阳协调,做到“心静自然凉”。

2.饮食重在“清”

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做到“三清”。食物要“清洁”,一定要新鲜,开启过的饮料、食品等要密封、冷藏,变质过期的食品不能吃;多食“清热”之品,多吃些西瓜、苦瓜、丝瓜、绿豆等清火食物;多食“清补”食品,山药、莲藕、百合均是清补佳品,绿豆清暑,薏米祛湿。

3.注意防暑降温

盛夏季节尽量避免在气温最高的时间外出,室内温度保持在26℃左右。多喝温开水,可服用一些清热解暑、芳香化湿中药,预防中暑。一旦考虑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凉爽的地方,用冰水擦拭全身,并给患者口服富含电解质的冷饮料,如果没有好转,需尽快送到附近医院救治。

4.合理运动,强身健体

适当运动可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但不可剧烈运动,最好选择清晨和傍晚进行室外运动。还可以选择闭目养神静坐,每次20分钟。

5.劳逸结合,起居规律

生活起居要规律,不能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养成午睡习惯,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6.穴位贴敷,防病治病

通过对经络、腧穴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及经络,使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作用。通讯员 冯瑶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标签:
责编:缪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