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助企纾困不打烊 项目建设不松劲 劲爆拔节,宜兴火热开跑“下半程”
2022-07-10 06:5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马薇  
1
听新闻

记者 马薇 通讯员 何振兴

仲夏时节,素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的宜兴竹海风景区,大片新竹迎风拔节,进入一年中最旺盛的生长阶段。

“宜兴竹海长势喜人,宜兴的发展也如这竹海一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表示,面对发展与安全的双重考验,宜兴全市上下咬定目标、攻坚克难,从稳定运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三个维度发力今年“下半程”,加快推动经济全面回升稳定向好。

复工达产,龙头企业“咬定青山不放松”

企业生产线的齿轮伴随着物流的车轮一同“转起来”。

走进远东集团的电缆车间,各条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转,满载原材料和电缆成品的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1至6月,远东旗下各子公司中标及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达109.97亿元,同比增长40.2%。其中,智能缆网板块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达99.67亿元,同比增长47.57%。

连日来,宜兴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力有序推进复工达产,全面奏响“稳经济”主旋律,龙头企业带头唱响“最强音”。

在宜兴灵谷化工集团,1100多名员工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加班加点赶订单,日均生产尿素5000吨。集团董事长谈福元透露,随着企业总投资10亿元的一期大化肥装置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亿元的企业污水零排放项目于年内陆续到位,企业将更好实现降本增效,“预计今年利润和税收可同比增长三成。”

作为国内著名的大型钢结构制造企业,江苏沪宁钢机公司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全力稳订单促生产。目前,企业正在加紧完成在手订单,客户遍布北京工人体育场改复建项目、广州白云站等全国50多个重点工程。

稳住企业主体,就是稳住发展之根。在企业复工达产的同时,宜兴各级党委政府也在铆足干劲打通物流、资金、人员等“梗阻”,为企业加油助跑。

创新攻坚,新兴产业“冻雷惊笋欲抽芽”

深圳,南京,上海,武汉……6月以来,第三届宜兴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城市赛接力开启,把宜兴“科创竹海”的清新写意带往各地。

“积极优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和品质,把宜兴打造成为环太湖科创圈创新之城、人才活力之地和高新特色产业引领区。”宜兴市科技局局长唐其君介绍,今年以来,宜兴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领域,瞄准高新特色产业培育薄弱环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突破常规的举措,全力推动“科创宜兴”建设。

今年5月发布的“科创宜兴”三年建设行动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实施科创载体储能、科技招商扩能、开放合作赋能3项攻坚突破行动,开展产业高新化、科创企业集群化、科创人才国际化3项争先创优行动,以及1项科创服务保障强基固本行动计划。“力争到2024年,全市新建功能完备的科创载体15个、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新引进科技型企业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00家。”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低碳环保……在科技和人才的加持下,宜兴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展现出“冻雷惊笋欲抽芽”的茁壮。以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项目为引领,集成电路产业链集聚企业超30家;阿斯利康、碧迪医疗等重大项目密集落地,生命健康产业破土起势、全面发力;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加速布局,“数字宜兴”未来可期……

据悉,今年,宜兴将高水准推进陶都科技新城、培源科学城等科创阵地建设,聚焦产业发展创新需求,实施“陶都之光”科技攻关计划,努力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提速增效,重大项目“他年叶叶清风满”

机器轰鸣、钢筋敲击声声入耳,卡车、吊车川流不息……位于宜兴市经开区的先科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国产化制造项目建设现场,数百名工人顶着烈日加紧施工。作为2022年省级重大项目,先科项目自去年11月土建开工以来,得到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跟踪服务,确保建设不停。目前,项目主体建筑已封顶,设备陆续进场。

一切围绕发展转,一切聚焦项目干。今年以来,宜兴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围绕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强化重点投资项目服务专班,提高精准服务保障能力,以项目的大突破促进发展的大提升。

今年,宜兴共安排市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3个、总投资2039.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70.7亿元,1至5月已完成投资130.6亿元;57个无锡市级重大项目中,50亿元以上项目1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截至5月底,已完成投资102.4亿元。

建设不停步,招引长流水,重大项目纷至沓来,勾勒着宜兴“他年叶叶清风满”的高质量发展美好愿景。上半年,宜兴共签约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537.7亿元。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