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京江北新区:描绘“和谐葛塘”画卷,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1-12-10 10:2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吴婷 记者 丁小玲)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了一条具有葛塘特色的社会治理“和谐”之路。

凝聚和谐发展之力 共同缔造宜居街区

居民自治、红色物业、三社联动……有关社会治理关键词的不断变化,折射出的亦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街道积极推动资源整合、思维创新,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模式取得新突破。

通过完善公共设施、打造国际文化节、提升国际服务水准等方式,芳庭社区的“国际朋友圈”正在持续更新中。今年初,社区以长期居住的60余名外籍人士及其亲友、本人工作圈和生活圈为主要服务对象,将国际社区建设试点列入年度重要目标任务。国际化社区的打造对基层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社区优化星级支部工作法,在21个网格的基础上,划分12个党小组,将支部插在网格上,同时充分发挥辖区内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推动资源和服务力量覆盖全网格,实现从共治走向自治。

葛塘街道还通过引进第三方组织、汇集全国专家资源、学习试点街道成熟运作经验等方式,积极探索社工站建设的特色创新之路,为新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做出了新的尝试。据了解,近年来,街道投入210万元实施公益创投项目,吸引29家社会组织落地发展,培育孵化16家本土社会组织,培育扶持了一批扎根基层的公益慈善组织,挖掘实施了一批民政领域的社工服务项目,更打造出了具有鲜明葛塘特色和专业化特征的社会工作服务品牌,真正让社会兜底保障更有温度。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奏响文明和谐乐章

2020年10月,对标“江北新区后花园”的建设要求,街道从文明实践和公益活动着手,正式成立“大美葛塘 公益同行”志愿服务品牌,以全街党员干部为引领和示范主体,综合汇集辖区企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围绕垃圾分类、文化体育、科普宣传、移风易俗等方面,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初步显现出全域行动、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品牌张力。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今年中山社区为切实解决城市化进展和征地拆迁带来的人际关系淡漠等社会治理难题,立足城郊结合型综合社区实际,聚焦居民参与、组织赋能和社区融合,打造出“众善”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了属于中山人的“众善”牌社区治理路径。

通过发展越来越多的‘特长型’志愿服务队伍,吸纳更多的群众志愿者,街道正汇集各类社会主体的特色力量,把文明转化为常态化、可知可感的公益服务行动,真正从融入街道实际发展,为企事业单位践行社会责任和居民的需求满足提供实实在在的供需对接平台,用全域的“美美与共”夯实葛塘作为“新区后花园”的内涵底蕴。

畅通群众诉求通道 搭建沟通对话平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葛塘街道始终将“服务”二字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注重全口径收集解决人民群众诉求,打造沟通对话的“阳光通道”。

今年5月,街道党工委书记余建军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参加线下“12345”接单工作,与群众面对面,现场倾听群众难题,并向群众发放印有街道各科室联系方式的服务联系卡,“今后大家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联系我们,比打‘12345’更快更有效。”

除了依托政务服务热线、网格化信息平台等方式常规收集群众诉求外,街道积极创新方式,通过发展线下“12345”接诉志愿者、开展“12345”热线进小区活动等形式,调动各部门力量协同下沉社区,帮助群众全心全意解决好、高效妥善处置好身边的“关键小事”,实现“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的高效转化,真正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重点疑难问题不出新区的网格工作新机制。今年以来,街道12345工单投诉数量明显下降。

开好直通车,架好暖心桥。与此同时,街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包括一线调研、一线处置、一线协调在内的“三个一线”活动,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推进了一批涉及民生的项目建设,出台了一批事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档了一批便民利民的基础设施,真正让群众最大限度享受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

标签:
责编:丁小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