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金婧 记者 丁小玲)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2021年,南京江北新区公建中心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主体作用,吹响“集结号”,深化“党建+项目”“党建+社区”模式,集聚志愿服务合力,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推进基层党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
长效帮扶 持续关爱困难人群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建中心党委持续推进低收入人口帮扶工作,落细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摆渡村处于长芦街道中南部,辖内共有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06户,总人口4644人。其中有不少低收入农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得知村内情况后,公建中心党委立即与村干部联系,帮扶村内低收入人口困难群体。自2020年起,公建中心党委不间断组织党员代表走访慰问长芦街道小摆渡村,记录走访情况,回访走访对象,将帮扶的低收入农户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今年入秋以来,气温骤降,天气渐寒,结对帮扶的低收入农户生活近况如何,是公建中心党委最想知道的。2021年10月21日,公建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兴平带领公建中心各支部党员代表,第三次前往长芦街道小摆渡村慰问低收入农户、与村干部座谈、走访困难家庭,为低收入农户送去慰问金,耐心询问低收入农户近期看病就医情况、生产生活状况,鼓励他们要勇于面对生活,克服困难,保持乐观健康心态。
为老人安装“三件套” 人性化操作暖人心
2021年5月份,公建中心党委联合中铁十七局电气化公司南京管廊项目党支部赴临江社区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免费给江北新区顶山街道临江社区一批空巢独居老人安装SOS紧急呼叫、门磁感应、红外探测仪等“三件套”智能科技设备,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送去“安全感”。
今年83岁的左振兰,身体还算硬朗,但白天老人经常一人在家,子女还是放心不下。这三款智能科技设备安装后,左振兰的家属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实时了解老人的活动情况,老人按下按钮或系统监测到老人长时间未走动,家属就能收到报警信息。
“安装了这些,好处肯定有嘞,要是有什么事了,我可以报警 ,可以通知自己家的子女,子女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通知)社区,物业也可以,这些对我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左振兰老人乐呵呵的说。
江北新区公建中心负责建设的南京江北新区智慧化管廊项目,是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临江社区所做的一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与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不谋而合。公建中心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建新功行动和重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携手项目党支部共行共建,把党旗高扬在工程一线,探索构建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发展联动的“党建+项目”新格局。
以党建为纽带 集聚志愿服务合力
2021年,公建中心党委与街道社区联合,创新“党建联合”新机制,围绕居民民生问题解决、低收入困难人群帮扶、常态志愿服务机制等问题,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将机关、街道、社区各个领域的党员志愿者集合起来,形成为民办实事的强大合力。
江北新区沿江街道路西社区汤庄小区内,多为居民自建二层楼房。由于年限久远,电路设计不合理,排查发现牛十八居民小组25号和57-1号家中出现了线路明显破损的情况,存在较大火灾隐患。2021年11月18日,江北新区公建中心第四党支部及浦镇大街浦乌路节点隧道项目党支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赴沿江街道路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
在路西社区同志带领下,公建中心一行前往汤庄牛十八25号和57-1号,现场检查发现汤庄牛十八25号电表线路已有明显烧焦痕迹,立即对两处的入户电线进行维修及更换。幸亏发现及时,避免了后期的火灾风险,为冬季用电高峰消除安全隐患。
此外,一行人员还前往路西社区开展送温暖活动,给困难群众送去了棉被、大米、食用油、牛奶等生活用品,同时进行整理地铁站自行车摆放、清扫垃圾等志愿服务。
公建中心党委创新工作形式,坚持与项目、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深入推进党员志愿者服务项目,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重点进行帮扶,把群众幸福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为民办实事,让党史学习教育和为民办实事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