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岳明珍 王磊 记者 丁小玲)“老师,请问这道题怎么做?”“这节拓展课真有意思!学到了课上都不知道的知识”……秋季学期以来,南京江北新区各中小学校在放学后总能看到学生们聚在一起学习探索的身影,这是江北新区新学期推进“双减”工作后的一个缩影。
8月以来,南京江北新区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和规定,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江北新区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20条》和《南京江北新区中小学生减负清单20条》,全面铺开课后服务相关工作。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指南》、举办专题培训会……江北新区聚焦“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发展、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评价改革等领域,邀请省内外专家点拨指导,组织校长们交流研讨。
精准安排、特色教学 课后服务有质量
秋季新学期刚开学,江北新区各校就严格按照“一校一案”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综合开发利用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课后“1+N”服务,100%满足有需求的学生。据统计,开学期间新区有5万多名小学生和2万多名初中生自愿参加学校课后服务。
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辅导、丰富的社团活动、贴心的延时托管工作让学生在课后生活更丰富,也解决了家长们的实际困难。而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则把课后服务分为“趣味运动”“易趣创想” “求知若渴”三大板块,多维度放松学生们的精神、丰富他们的知识空间。
学习之余,如何让学生全方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个角度都有所收获?江北新区各个学校结合资源和实际情况,陆续开展特色课程,在课后服务中引导孩子们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其中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开设 “儒学校本”“陶土音韵”“武术”“绘本赏析”等科目,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综合拓展课程,让学生在愉悦中丰富了学习体验。
作业创新、强化管理 规划减负有实效
江北新区于秋季学期前出台了《落实“双减”政策规范作业管理的规定》,从严控作业总量、落实作业监督、严格作业管理、加强作业研究、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作业实施、深化作业批改等方面规范中小学作业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作业质量更加高效。
江北新区各学校也出新招、亮实效,将课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作业。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以班本为中心,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践研究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制作节气海报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柳洲东路分校则采取自主“选餐”的作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作业布置的情境,为孩子们定制五大作业“餐”,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进一步优化作业管理,切实把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来,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发挥各学校的主体优势,做到“一校一案”,对照实际情况落实作业管理制度,同时以学科研训员的指导为引领,帮助教师做好课堂教学、作业研究等方面的改革。目前,江北新区已经建设好中小学作业监管平台,家长可以随时在线反馈意见,进一步强化区域管理监督。
排忧解难、关心生活 教师生活有保障
课后服务使得教师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大幅增加,给教师带来的实际困难甚至思想焦虑也逐渐显现。为了让教师能更好地投身日常的教育教学和每天的课后服务工作,江北新区各中小学采取形式多样的关爱举措,尽力为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缓解思想上的焦虑。
优质的餐食服务、专业的健身指导、健康知识讲座……江北新区的学校针对教师的工作情况开设丰富的额外服务,完善后勤保障体系,为教师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此外,部分学校也关注教师的思想动态和情绪状态,定期开展教师谈心谈话活动,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舒缓紧张神经。
而在教师的日常生活方面,各中小学校通过改革让考勤制度更具人性化,探索实践弹性上下班制度。南京市河西中学创新建立了“时间银行存取”制度,让教师把课后服务的时间存入“银行”,在后期生活中遇到需要可以有条件地支取使用,让教师能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