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我的名字不是“护工” 请叫我护理员
2021-05-25 07:0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金亦炜 刘春  
1
听新闻

记者 金亦炜 刘春

疫情防控常态化,医院普遍实施“一患一陪同”制度,改变以往家属轮流照护模式,病人对护理员的需求暴增。记者近日走访省内多家医院发现,这些护理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中老年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挣的是辛苦钱,但也盼望社会给予应有的尊重。

破产“小老板”,当起护理员

“60后”董启荣小学五年级辍学后,跟着父亲学做木匠。那个年代,父亲一天挣一块钱,董启荣就能挣五毛,这是他第一次尝到劳动的甜头。“父亲总是教育我,人靠双手吃饭,不偷不抢,日子就能往好了过”,抱着这样的信念,董启荣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

休息时,董启荣常常泡上一杯茶,靠在胃肠科309病区的窗边站一会儿。从窗口向外望去,扬州老城平整低矮的天际线尽收眼底,医院南侧,古运河蜿蜒流淌。运河上有一座“渡江桥”,上世纪90年代,桥下一带就成了当地有名的打工者集散地,工人们常常举着“木工”“水工”“电工”的牌子等待工头前来招人。这里,曾是董启荣创业当“小老板”的起点。“做得最好的时候,我手下带了9名工人。”董启荣回忆说。

转折发生在2001年1月,董启荣记得,那天大雪纷飞,工人齐刷刷坐在他家中向他讨要工钱。资金链断裂,上游老板跑路。董启荣咬咬牙,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能苦了给自己打工的兄弟。借了一万元高利贷,把工钱结清。回老家的大巴上,望向车窗外连片的田畴,董启荣心灰意冷,凭着家里的几亩地,这债要还到什么时候?董启荣和邻座的男人攀谈起自己的经历,那男人恰巧在医院当护理员,便向董启荣推荐起自己的职业:“医院有空调,冬暖夏凉,挣钱比工地多,为啥不去试试?”

“前面已经走了几个,你也不一定干得了这活。”董启荣刚来苏北人民医院,部门主管就给他打了“预防针”。穿上蓝绿色工作服,实习护理员董启荣正式上岗。农民出身,又在工地干过,翻身、拍背、擦洗这些力气活对他都不是难事,唯独面对一些“脏活”,董启荣坦言一下子无法适应。在胃肠科,一些病人的直肠或肛管被切除后,大小便通过腹部“造口”排出体外。造口袋满了,就需及时更换。董启荣记得第一次独立更换造口袋时,一阵恶臭伴随胃酸的刺激性气味扑面而来,隔着口罩也能闻到。病人“造口”周围的皮肤红肿发炎,董启荣仔细给病人擦拭消毒,换上新的口袋。那次之后,董启荣两天没吃得下饭。

另一个需要费力跨越的心理障碍,是外界的偏见。“一些病人和家属并不把护理员当回事。”有一次,董启荣被安排看门禁。一个家属因为缺少手续不能进入病区,被董启荣拦在门外,家属心急便骂起董启荣。董启荣耐心跟家属解释,还带着开玩笑口吻说“有手续,你狠;没有手续,我狠”。“干护理员,把以前的坏脾气都磨没了。”董启荣说。

工资最高的时候,董启荣一个月拿过一万元,这引来乡下亲戚的羡慕,也想请他推荐来干护理员,但问了工作内容后就打起退堂鼓——“端屎端尿的,给多少钱我也不干。”

和其他病区一样,309病区沉闷、忙碌,空气中夹杂着消毒水味。病区大门开开合合,不断有病人被推去做检查,有病人被从手术室推出来……工作多年,董启荣深知,这样压抑的环境中,病人都希望有个人能陪着说话,“话题是什么不重要,只要能说话都行。”董启荣平时关心各种新闻,尤其喜欢在抖音里看各类国际时事解析。由此,董启荣找到与病人交流的“钥匙”。

“苦是苦,但还是没有种地苦。”董启荣这样评价他的工作。种地,在董启荣看来是天下头等辛苦的事——“种地是日晒雨淋,看天吃饭;在城里,干一天活拿一天钱。”董启荣对此非常知足。10多年的奋斗,农民工董启荣已成为“新扬州人”,在城里买了房落了户,也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从业20年,教会她珍惜当下

50岁的张彩霞已从事护理员工作20年,在重症监护室、肿瘤科、神经内科工作过,照顾过无数患者。

患者常常自己不能动,要靠护理员搬动他们的身体,帮他们擦洗。张彩霞目前在上海擎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做团队护理员,一个团队分工负责为患者擦洗、病区守门、夜班值守等工作。经常一轮下来要为10多名患者擦洗,擦洗完一名患者,护理员额头渗满汗珠、里褂湿透,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用外褂扇风,抽空到通风的地方歇一会,还没等里褂焐干,又要为另一名患者擦洗。

“这边正吃着饭,那边患者想要排便;夜晚患者不睡,护理员就不睡。”张彩霞说,极少见到年轻护理员,即便是中老年人也难招聘到,单个护理员的工作更繁重,形成恶性循环。

“哄老人”是护理员的必备技能。到了饭点,老人不愿吃饭,不能来半点“硬的”,要轻声细语地哄。“阿婆啊,您看这黄色的是土豆,可香了!”哄行不通,张彩霞又摆起大道理……一通软硬兼施,阿婆才肯吃饭,张彩霞稍稍放下心来,继续盘算着一会儿要怎么劝阿婆起床走动走动。

“身体上苦点还不算什么,最怕的是患者家属不尊重。”张彩霞见过各色各样的家属,不懂尊重护理员的不在少数。“那个护工,你过来一下”“我爸睡着了,你为什么要挪动他”……张彩霞有口难辩。我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为什么不被理解?难道护理员干脏活累活,就该低人一等?张彩霞希望社会认可护理员这一职业,给予更高待遇和提升机会。

一班12小时,白班是早上6点到下午6点,夜班是下午6点到早上6点。上个月,张彩霞到手工资3900多元。为节省房租,张彩霞目前租住在距离工作地点很远的栖霞区,要快走40分钟才能到马群地铁站乘车。房东也体谅张彩霞夫妇不容易,每月800元房租好几年没涨过。上早班的话,张彩霞早上4点起床赶最早的一班公交车。午饭提前一天做好带着,合租房里还住着两名年轻人,厨房整整齐齐摆放着酱油、大米、盐等,张彩霞夫妇用厨房次数最多,他们就主动承担起打扫合租房公共区域卫生的职责。

20年护理员工作生涯中,张彩霞“送走”的患者有10多位,这些经历改变了她的生命观。常常看到患者往往苦等人体器官捐献无果,知道医学生解剖标本缺口较大,她决定“捐出”自己,想到因为自己的捐献为医学做点贡献,让患者多一些活下去的机会,她就感觉挺欣慰。“患者的生死教会我,活着就要珍惜当下。”张彩霞说,能为当下做点有用的事,比任何“身后事”都更重要。

让护理员成为“有尊严的职业”

“护理员招工难,我有切身体会。”江苏华南公司苏北项目管理处医辅部长郭诚意坦言。3月中旬,郭诚意和同事到扬州仪征、淮安等地招聘护理员。“宣传单发了不少,问的人也不少,最后有意向签订合同的寥寥无几。”郭诚意观察到,护理员招工有两个趋势,一是中老年人多、年轻人少,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偏大;二是农村人多,城市人少。在苏北人民医院,95%以上的护理员都是农民工。

苏北人民医院后勤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左四琴认为,年轻人从事护理员工作,相比中老年人有很多优势,“年轻人善于学习,对专业护理技术和理念都更容易接受,体力和精力也更足。”

解决护理员年龄结构失衡和招工难问题,各方开始行动。江苏华南公司苏北项目管理处经理薛怀忠建议,要让护理员成为人们愿意干、有尊严的职业,首先要提高收入待遇,更根本的是要提高护理员的服务质量和技能素质,“公司每月、每季度都为护理员开展专项培训,从专业技能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集体荣誉感等多个方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公司还设立培训学校,聘请各个专科护士长给病区护理员提供培训,确保护理员的服务专业、高质、高效。”

此外,江苏华南公司还按职业技能等级确定收入系数,给护理员明确上升渠道。目前华南公司服务的苏北人民医院中,共有具备初级职业技能以上的护理员268名,其中持有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的有113名。薛怀忠透露,苏北人民医院护理员平均收入超过5000元/月,效益好的病区,月收入可以破万元。

物质层面提高待遇,精神层面的职业尊严也要同步强化。在薛怀忠看来,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提升自己,做到“职业化”。“这不仅体现在护理员的专业素质上,更体现在职业道德上。”他举例,一些病人和家属会给护理员红包以示感谢,公司鼓励护理员主动把红包退还给患者。“每个月都有累计三四千元红包退还到账,这些都会在医院公示。护理员们收到的锦旗与表扬信越多,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得到增强。”薛怀忠说。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护理员,良好的秩序、干净整洁的环境对任何一家医院都很重要,这些都离不开护理员及其他物业员工的辛勤付出。三甲医院的评审,护理员也占了一项。”左四琴说,苏北人民医院护理员职业歧视现象比五六年前好很多,医生、护士都把护理员当作同事,院领导也在强化“大家只是分工不同”的观念。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