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社区花园自治”模式在南京流行起来 你想DIY 家门口的绿地吗?
2021-04-15 06:50: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小区花坛里的花和树,由住在附近的居民“认养”,定期为它们浇水、修剪……近期,这种“社区花园自治”模式流行起来,被大家戏称为“共享花园”。4月13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发现,南京有不少社区也尝试了这种模式,有的是有经验的居民进行护理,有的请了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共享花园”效果如何?会面临哪些问题?记者实地探访。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吕洁 徐梦云 文/摄 苏蕊/后期

新奇

社区里多了一处“共享花园”

栖霞区尧化新村社区

每人“认养”一块地,专业人士来指导

在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尧化新村社区,有一个“时间花园”,占地面积约有600平方米,这个花园里种着玉兰、蜡梅、菊花、桂树等花卉和绿植。花园还被划成了很多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固定的“认养人”。

退休的王学先和老伴两年前就参与了“时间花园”认养活动,最近他们还新认养了一棵小树,兼顾打理周边的草地。“每天就想来这里看一看,平时散步也总不自觉就来到这个花园里。”王学先说,他和老伴退休后,很喜欢打理花花草草,而社区开辟出这样一块地方,更让他们找到了“田园乐趣”。这两年亲眼看着时间花园里的花草树木越来越繁茂,环境越来越漂亮,打心底里感到一种自豪感。“这里已经成了居民的欢乐角了,晚饭后带孩子的、散步的、健身的,大家都来这里玩。”

除了退休的老人,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与了“认养”活动。一些绿植的枝杈上,还挂着认养牌,写着小朋友的名字。“还有很多家长报名,要替孩子认养,但由于目前花园面积有限,他们还需要再等等。”

社区工作人员张敏敏回忆,2018年社区开始打造“时间花园”,经营到现在,报名的人越来越多,管理上也越来越规范。社区会请专业人员不定期给“认养人”培训,还将大家集中到一个微信群里,随时科普答疑,提醒大家按时养护。“这种模式很明显调动了居民关爱社区的积极性,由于报名的人很多,我们后期还会在社区其他地方进行这种‘认养’活动。”

秦淮区苜蓿园社区

发动居民照料,废弃花坛成新花园

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花坛,一朵粉色的月季花正含苞待放,花坛内满眼绿色,薄荷、柠檬、二月兰……有几十种花花草草,这是秦淮区月牙湖街道苜蓿园社区的微型花园,这个花园设在了社区的公共活动区域,不远处就是休闲健身区,一年四季,小花园成了社区最热闹的地方。

4月13日上午,记者在小花园里遇见了74岁的吴奶奶。“这是双色月季,这个小的是柠檬,一个月前刚种下的,这个是……”吴奶奶介绍起小花园里的花草,如数家珍,这个小花园里有一半的植物是吴奶奶亲手种下的。

苜蓿园社区的工作人员赵京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个小花园是2019年打造的,她说:“原来这片区域是废弃的花坛,植物杂乱,也无人照看。前年社区拿出专项资金进行改造,打造了这个小花园,种了一些桃树、桂花,现在看到的这些花草很多都是居民自发种植的,后期的养护也都是居民自己在做。”

吴奶奶是社区微型花园的养护人之一,自小就喜欢种花,即使古稀之年,她每天还都要花很多时间照料社区的小花园,“最难的就是除草,草长得比花还快,我现在出去旅游都不会超过3天,就惦记着这些花花草草。”昨天吴奶奶刚帮月季除完草,松动的泥土已经被晒干了。

除了除草,吴奶奶最用心的就是给这些花草浇水,她准备了几个废弃的塑料桶,专门接雨水,“雨水浇花比自来水还好些呢。”虽然照顾花草很辛苦,但是吴奶奶觉得可以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还能让大家欣赏这些植物的美很值得。

反响

成了社区最美一角,有规划种植就更好了

社区多了一处养眼的地方,也成了大家散步的好去处。苜蓿园社区的王大爷带着孙子在花园边玩耍,他说:“这种形式挺好的,可以让大家积极参与到社区环境的治理中,让大家更有归属感。”他还提了个建议,可以做个植物“身份证”,因为很多植物都叫不出名字。

张阿姨是另一名照顾花草的居民,她对小花园很有感情,不过她还是希望社区能够再提供一些帮助,比如请一些园艺专家过来指导指导,这样种植肯定更有科学性。

也有居民发现在绿植里面也有一些蔬菜的影子,比如南京人都爱的“菊花脑”。有部分居民担心,以后公共绿地里蔬菜会不会越来越多,影响观赏性。还有些繁殖比较快的植物比如地栽薄荷,也让居民担心小花园会被薄荷“侵占”。

“小区绿化多了,我们心情也会跟着变好。”63岁的童天福是尧化新村社区的老居民,他还记得花园以前的样子:堆满碎石头、杂物,长满荒草。后来大家一起努力,将这里变成了四季常绿,鸟语花香的乐园。“剪枝、浇水、施肥我都会,我也快成半个养花专家啦。”说起打理经验,他也滔滔不绝。“希望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小区环境越来越好。”

“现在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也面临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张敏敏告诉记者,居民家里有事很忙时,他们认养的植物就得不到及时照料。夏天最热的时候,需要每天早晚给植物浇水,少数人也不能坚持下去。针对这种情况,社区也在探索解决方案,比如在花园里安装喷淋设施,打开开关就能自动喷水。社区还有一批老党员等志愿者,可以安排巡逻,确保绿植得到合理护理。

专家

发动居民共同治理,也要注意科学管理

“采取这种居民自治模式,共同美化环境,是件很好的事情,但也有一些要注意的点。”南京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凯告诉记者,在社区种植花卉树木,会有一些讲究,比如高大的树木种植位置不当,会影响采光通风,选择种植种类时,需要根据特性合理搭配等。所以,不能居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需要先由专业人士对绿化的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另外,一般社区里的绿化都会由专业队伍进行养护,居民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花卉,如何浇水、护理也需要接受一定的专业指导。

原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王兴宏对“自治花园”这种模式很赞同,他说:“这种共同治理的模式在其他城市也已经出现,确实很具有积极意义,让居民从家庭中走出,参与到社区的公共空间治理,这也是单纯的社区管理到共同治理的一个转变。”

王兴宏表示,新的模式要鼓励,但也要注意管理。“不能让居民完全自治,这样就不是公共空间了。社区、物业、居民可以一起参与制定方案,包括种植植物品种的确定,养护植物的费用等。关于费用这部分,可以社区和物业承担一部分,另外居民也可以众筹一部分,这样每个居民都有一份责任,当绿植遭到破坏时,居民也更愿意去维护和监督。”

另外,王兴宏还提醒,居民自治花园属于社区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自治的模式可以借鉴和推广,比如楼道等其他公共空间,做一些微小景观或者文化墙,让居民充分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标签:
责编:缪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