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长三角超九成消费者支持“禁限塑”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2021-03-10 06:56: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2020年,各地相继出台“史上最严”的禁限塑新规。2020年12月-2021年2月,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开展了长三角禁限塑新规消费侧专题调研。调查表明,禁限塑新规已经基本实现零售餐饮市场(限定业态)不同规模企业的全面覆盖。不过,数量巨大的餐饮外卖正在成为塑料垃圾的增长源。同时消费者“搞不清、看不懂”可降解标识的情况较为普遍。

通讯员 省消萱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江楠

现状

零售餐饮市场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

受访者支持 “禁限塑”比例高达90.1%

调查表明,长三角消费者对“禁限塑”有非常高的知晓度和支持度。受访者中知道“禁限塑”的比例高达92.9%,表示非常支持或比较支持 “禁限塑”的比例也高达90.1%。

值得注意的是,禁限塑新规已经基本实现零售餐饮市场(限定业态)不同规模企业的全面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消保委实地消费体察了1640家企业,禁限塑新规在商场的落实率达到了78.6%,超市为77.5%,药店为58.8%,书店为73.0%,大型饭店为90.1%,中型饭店为82.5%,小型餐饮店为64.3%,外卖为75.6%。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企业90%以上的产能已经开始调整,部分转型为生产纸质袋,部分转型为可降解塑料袋。据业内人士预测,全球包装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将在2023年达到945万吨。目前由于需求旺盛,原材料PBAT和PLA货源紧俏价格上涨加快,也带动了上游企业的扩容增产。

痛点

1

“搞不清、看不懂”,消费者新习惯尚未养成

江苏省消保委监督部负责人赵鑫介绍,禁限塑新规相关的技术规范庞杂,用于识别的“可降解”标识又有十几种之多,“搞不清、看不懂”的情况较为普遍。本次调查对禁限塑新规基础知识做了简单测试,能够完全答对的受访者不到2.5%。

调查显示,在禁限塑新规实施前,仅有14.5%的受访者去菜场买菜时会自带购物袋,去超市购物时会自带购物袋只有32.5%。因此,消费者养成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还需时日。

此外,解除消费者的顾虑和担忧对于禁限塑新规实施也非常重要。

赵鑫告诉记者,禁限塑新规豁免了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因为这些塑料袋没有相关标识, 60.6%的受访者对商家提供的食品包装袋是否安全表示怀疑。”

2

天量餐饮外卖成塑料垃圾增长源

56%受访者不愿用纸吸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外卖量持续增长,数量巨大的餐饮外卖正在成为塑料垃圾的增长源。如果仅从替代角度提限塑要求,由外卖塑料餐盒带来的环境威胁大概率会与日俱增。

另外,消费者支持禁限塑的前提是,可降解的替代品要有较好的体验。本次调查聚焦了“纸吸管”“无纺布环保袋”和“餐饮外卖”三个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完全靠简单替代,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一方面,纸质吸管的体验度不好。调查显示,56%的长三角受访者不愿意使用纸吸管。另一方面,无纺布环保袋浪费量巨大:42.6%的受访者表示无纺布环保袋“质量差”“难看”不会在外使用。

3

可降解产品市场竞争无序

调查显示,可降解产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的情况。赵鑫介绍,可降解塑料可以分为生物分解、光降解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适用的标准、生产工艺和成本都不一样,降解程度差异也非常大。但目前,成本和价格仍是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因素,可降解产品市场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专家指出,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检测较困难,且费用较为昂贵。如果采用快速检测,仅能检测塑料制品的成分。而塑料中含可降解的成分与塑料是否可降解却无必然关联。

此外,小商家和消费者由于缺乏可比较的信息,会出现无法判断的情况,也难以选择真正可降解产品。

建议

清理归并各类

“可降解”标识

方便消费者选购

1

提升消费者对于禁限塑新规的理解度和执行力

一是从“概念导入”到“知识普及”进一步加大对禁限塑新规的宣传力度,要让消费者掌握“禁限塑”必备的知识。二是根据禁限塑新规每个阶段的要求,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知道“禁限塑”规定会带来日常生活的哪些新变化,自己该如何配合。三是社会协同引导和鼓励消费者养成“自带购物袋”“不使用塑料一次性餐具”等消费习惯。

2

为消费侧助力禁限塑新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清理归并各类“可降解”标识,方便消费者与小商户选择购买可降解塑料制品。二是加强卫生监督检查,消除消费者对于小餐饮重复使用餐具的卫生担忧,同时建议设置可接触食品塑料袋专用标识,方便消费者辨识。三是多措并举,推动相关行业提质升级,创造更好的环保产品满足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

3

统筹布局促进消费侧与供给侧在禁限塑新规实施中形成合力

一是建议通过税收等手段让不可降解塑料使用量较大的消费行业承担环境成本,促使其转变发展模式。二是完善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使供给市场尽快形成以可降解程度为产品核心的有序竞争。三是建议政府投入资源,研究更为科学高效的可降解塑料的检测判定方法,打通供给堵点。

标签:
责编:缪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