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齐亮相 62个项目“集结”宿迁
2020-06-14 07:24: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0年江苏省“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暨非遗大集活动在宿迁市洋河新区举行,来自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的非遗传承人全来宿迁“赶集”了,62项非遗项目,一次性“秀”给你看,好吃又好玩!此外,全省300多个非遗传承人、非遗中华老字号和从事非遗产品销售企业,汇聚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让你足不出户,就能购买非遗产品。

记者 宋经纬 胡玉梅/文 苏蕊/摄

线上

8000多个品类汇聚电商平台

御窑金砖、宿迁洋河酒、宜兴彩陶,在江苏,从手工到饮食,从民俗艺术到娱乐体育,非遗项目的种类几乎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非遗认知与需求研究报告》,仅14%的人会主动关注非遗相关消息,非遗离大家的日常生活还有距离。

“举办江苏非遗购物节,正是让非遗更好走进大众生活的重要举措。”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裴旭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在文旅融合与数字经济发展互相辉映的背景下,以电商平台助力非遗传承,可以更好满足大家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文旅产品的需求,更可以共同参与非遗保护,营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线上购物节具体有哪些好东西呢?据悉,本次购物节期间,全省有非遗传承人、非遗中华老字号和从事非遗产品销售等300多个项目企业、660余位代表性传承人、8000多个产品品类,汇聚京东、苏宁等网络平台。登录各大购物平台,搜索“非遗购物节”,就会出现购物节页面,江苏今世缘酒、南京金线金箔、如皋才艺竹制品等大家熟悉的传统技艺、品牌,不仅有自己的店铺,产品详细页上的技艺介绍也很涨知识。

吃遍江苏美食,首批电子非遗美食地图发布

南京的盐水鸭鲜嫩多汁,无锡的酱排骨甘香醇厚,徐州的把子肉肥而不腻,盱眙的十三香龙虾鲜香诱惑……美食,是一方水土源远流长的见证。美丽丰饶的水乡江苏,诞生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美食。活动当天,江苏首批电子非遗美食地图项目名录正式上线。吃货们,跟着非遗美食地图吃起来!

非遗美食地图有“离我最近”“国家级非遗”“省级非遗”“市级非遗”和“区县级非遗”等栏目。点开“离我最近”,就可以知道自己身边的非遗美食有些什么。点开“国家级非遗”,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淮盐制作技艺,就展现在眼前。点开“省级非遗”,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安乐园清真小吃制作技艺、刘长兴面点加工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秦淮(夫子庙)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技艺……一一都能查到。而“市级非遗”中,有南通花露烧酒酿制技艺、东坝萝卜干制作技艺、洪蓝玉带糕传统制作技艺、龙袍蟹黄汤包加工制作技艺……

线下

夫妻来摆摊,香甜车轮饼“馋”过乾隆帝

集市一个摊位上,一对中年夫妇在制作油炸面饼,圆鼓鼓的面饼环绕着一圈花边,这就是宿迁地道的洋河车轮饼。

摊主张为公,也是宿迁市非遗项目洋河车轮饼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今天一大早他就和妻子来赶集,别小看一个饼,乾隆帝都被它“馋晕过”。乾隆下江南,途经洋河古镇,肚子有些饿,找到了一家酒馆。店主以平时制作的馅饼为原型,制作了车轮饼,香脆酥甜的口感,令乾隆赞不绝口,还为车轮饼亲自题诗。

洋河车轮饼代代相传,张为公说,如今车轮饼的制作技艺不断发展,自家的饼已有近十种不同口味,除了传统的冰糖大油,还有黑芝麻、桂花冰糖、紫薯、果酱、豆沙、枣泥等味道,销路也不断拓宽,无锡、温州、兰州都有定点客单。“孩子们也都学会了,希望以后他们能好好守护。”张为公说。

不知道吧,“被蜜蜂蛰”还可以治病

连云港市非遗项目中医蜂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刘华松介绍,蜜蜂蛰针结构精细,就像一根天然的注射针。蜂针疗法就是采用蜂蛰方法,将工蜂毒液注入人体经络穴位,达到治愈疾病的作用,尤其对风湿、内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其实很多非遗项目,都是和传统医药有关。现场记者发现了淮安市非遗项目骨康外敷药酒炮制技艺,由清廷太医韩达哉开创,对疗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等关节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历经百年,这门技艺也有了创新,现在利用生物技术和红外线理疗方式,大幅度提高了药酒的治疗效果。”工作人员说。

45天720个小时,一次麦秆的华丽蜕变

每天16个小时,连续45天,连续做一件事是什么感觉?盐城市非遗项目大丰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吴永龙说,“考验的是人的毅力。”吴永龙指着最近创作的战“疫”题材麦秆贴画《春暖花开》说,做这幅作品花了45天,内心是满满的对白衣天使的敬意。

“麦秆剪贴制作工艺复杂,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吴永龙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麦秆,一般采用每枝麦秆中最有光泽的部分作为材料,再小心剖开,然后用刀片慢慢刮平,按需要切割成细丝,有的甚至比动物的毫毛还要细,然后根据创作构思把麦秆片粘贴到画板上。

“花这么多心思,就是希望传统的手艺不能丢,能传给更多的人。”

■链接

没能到现场赶集的网友,和江苏非遗来一场“云之约”吧。6月13日至20日,“云端相约,非遗相守——非遗云展览”分为传统体育、传统舞蹈、传统医药、传统美食四个板块,在线上展示江苏非遗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可关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

标签:经纬;江苏省文化;制作技艺
责编:吕霞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