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来到海安高新区拆迁安置小区城南花苑,一位89岁的老人对他说,小区面貌一新,住得非常舒坦,由衷感谢政府把环境建设得这么好。
小区环境好,居民满意度高,得益于海安高新区去年开始实施的书记党建项目创新工程,要求每个党组织书记领衔攻坚民生和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落实、出成效。
“哪壶不开提哪壶,直面问题。”海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勇华说,“书记项目”就是要聚焦群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的热点、难点,作为解决矛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抓手。为了防止“书记项目”出现不痛不痒、避重就轻等现象,海安高新区专门建立项目申报、预审、立项制度,逐一过堂会审,先后有3个办事处书记、5个社区书记的项目被打回票。
宁海办事处复兴社区、三塘村是城中村,紧临复兴路,去年办事处和社区结合老小区车位改造,对城中村内部环境进行整治,断头巷变成“巷巷通”。“现在不仅多了20多个车位,还美化了环境,给附近店铺带来人气。”宁海办事处党委书记孙坚表示,下一步,将征集居民意见,继续科学规划利用空地,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同时,向城管部门申请建车棚,方便居民停放电动车和充电。77岁的韩中芳老人感激地说,经过“大扫除”,环境亮堂了,路也宽敞了,听说小巷里还要安装太阳能路灯,真的感谢党和政府,让咱老百姓得实惠。
社区干部人手少,但要做的事很多,怎么解决人手不足的矛盾?海安高新区全面推行“大党委列单、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共建单位接单、党员志愿者履单、群众评单”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和积极性。
星海社区有100多户失独、空巢老人和困难家庭。10月11日,社区96岁老人张成康去世,社区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家中进行慰问。在星海社区,志愿者每天轮流值班,对70岁以上失独、空巢老人保证每天一个问候电话,每周两次上门探望,每月五次上门提供买菜、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当天给老人打电话,从子女处获悉老人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梅华。
新陵办事处海光社区是全办事处办公面积最小、条件最简陋的社区,辖区只有1个新小区,其他都是老旧小区,还有4个城中村。为此,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晓红把开辟活动阵地列为“书记项目”,利用党员中心户的空房,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全社区建立37个“红色家油站”,发展一支319人的志愿者队伍。“社区阵地先天不足,借梯上楼也不失为一个好思路。”海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陈昕说。
据了解,海安高新区有18个社区先后与驻区单位、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签订共建协议132份,联建工作站58个,涌现了复兴社区“邮政红色驿站”、镇南社区“蒋龙生工作室”等一批联建共建亮点,形成组织联建、机制联协、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党员联管“五联”特色做法,有力推动了区域内党建力量“拧成一股绳、共下一盘棋”。
海安高新区拥有1500多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98%。作为区党工委书记头号工程,今年高新区选派52名星级党建指导员下沉到各个产业园服务企业发展,形成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的生动局面。江苏恩达通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伟告诉记者,在计划实施二期扩建项目时,穿越厂区的高压电线成了最大障碍,区党建指导员经过长达近半年的协调,最终促成新项目如期建成投产,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海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金德平介绍,“书记项目”实施后,全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增强,“不说不好办,只说怎么办”,营商环境日臻完善。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海安高新区亿元开工项目达34个、总投资额112亿元。
本报记者 丁亚鹏
本报通讯员 胡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