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近年来,新沂市依托组织、培训、激励、创业等四大平台,搭建起“产业基地+田间学校+专家教授”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着重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
建设组织平台。市委成立乡土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镇(街道)建立乡土人才工作服务站,各村安排专人担任联络员,形成市、镇、村三级组织管理网络。大力实施“百名乡土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将入选的110名乡土人才按照生产经营、技能带动、社会服务、电商兴农4个类别进行分类定级,实行“一村一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创新培训平台。以花木种植、特种养殖、高效设施瓜菜种植、淘宝电商等特色产业为依托,采取“职教+基地”“协会+基地”“远教+基地”“大户+基地”“挂职+基地”等模式,举办各类乡土人才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620余人次,选拔23名乡土人才到苏南、浙江等地农村挂职锻炼,组织5批80名优秀人才外出参观学习,增长才干。
搭建激励平台。乡土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每年开展乡土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2017年评选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名,在项目引进、资金扶持、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市政府设立经济管理贡献奖,对做出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种养加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给予相应补贴奖励,先后有2名拔尖人才走上镇领导岗位,10多名乡土人才担任镇站所负责人或村组干部,20多名懂经营、会管理、精技术的优秀人才在各类企业中担任管理和技术骨干。
优化创业平台。组织“专家技术培训团”,进村入户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开通农技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乡土人才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在项目审批立项、提供场地设施、减免税费、贷款贴息等方面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全市乡土人才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5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带动3600多名群众致富,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科技嫁接,形成了高流花木、新店绿色粮油、墨河皮草、港头渔具等一批特色产业。 朱士明 池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