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9月18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图书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持续开展“网络安全进场馆活动”。活动采用“趣味互动+知识科普”的方式,让市民和游客在体会感悟“书香”“画语”和“水韵”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网络安全知识,掌握了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南京图书馆特地为少年儿童布置了网络安全专题书架,书架上陈列着数十种关于网络安全的精选读物,内容涵盖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诈骗防范、健康上网习惯培养等主题,吸引不少小读者阅读观看。南京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书籍经过我们精心挑选,既注重知识性,又兼顾可读性,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阅读。我们希望读者在日常借阅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接触网络安全知识,在阅读中培养安全意识。”
现场咨询交流环节以“日常生活中的隐私保护和防范网络诈骗”为主题。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如何在使用AI大模型软件、微信朋友圈“晒图”过程中打码隐藏个人信息,如何在线上预订、银行支付、社交互动等环节识别钓鱼链接、虚假中奖、冒充客服、AI换脸视频等常见骗局。
在江苏省美术馆,一场别开生面的“看国画、猜网安谜语”文化网安体验活动正在热烈上演。数十名市民游客齐聚一堂,驻足画前,或凝神细看,或低声讨论,试图从笔墨浓淡、构图布局、题款印章中捕捉网络安全的线索,猜出画中隐藏的谜底。在徐悲鸿的国画《猫》前,一名游客兴奋地说:“画中的这只猫双眼炯炯有神、身体紧绷、后退预蹬,呈现出蓄势待发、预备攻击之态,肯定对应网络安全设备中‘主动防御系统’。”省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精选了十余幅馆藏国画,每幅画都对应一道网安原创谜语。谜面或取画中意象,或谐音双关,或引经据典,旨在引导观众在猜谜中理解国画的象征寓意和网络安全的双重内涵。”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密码套圈”游戏颇受游客欢迎。参与者通过投掷套圈“套住”一个个内藏不同密码的方盒,判断密码“安全”或“危险”,让游客在轻松有趣的体验中,理解弱密码的风险所在和强密码的安全价值。在“网络安全知识驿站”,工作人员通过宣传卡、海报、展板、折页、书签、漫画读本等多种形式,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安全主题公益展。
此次活动共有2000余人参加了有奖答题,发放宣传折页3000余份,覆盖游客5000余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文博场所举办网络安全宣传,有利于将网络安全知识化为可感可触的文化传承,增强公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让市民和游客在感受中华文明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成为数字家园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