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连着党心,江苏民政系统党员干部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服务对象安危放在心上,听民声解民忧,主动作为、精准保障,推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取得实效。

前段时间,省民政厅来了5位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的家长,他们带来了一幅画,代表这个罕见病群体向民政部门表达感谢。这幅画由SMA患者苗苗所作,孩子给这幅画起名叫《用爱守护希望》。

患者家长黄女士告诉记者,女儿虽然手上的力气是越来越小,但用了一个礼拜时间画了一幅画送给政府。她画了一棵苹果树,认为政府是一棵大树,树上的小苹果代表每个孩子;还画了两个小人,代表着政府工作人员给苹果树浇水,用爱守护希望。
SMA患者大多在婴幼儿时期起病,因运动神经元受损出现肌肉无力和萎缩,如果没有靶向治疗,患者会逐渐丧失各项运动功能。2019年底,苗苗妈妈听说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获准进入国内,但一针就要70万元。高昂的医药费几乎断绝了家庭的希望。十几位患儿家长急切地赶到省民政厅寻求帮助,希望能申请低保,获得医疗救助,但经过核查,这些家庭基本不符合低保救助政策。民政人员四处奔走,一方面帮助他们寻求医保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链接慈善机构,为这些孩子设立专项募款项目。民政厅的党员干部们也带头捐款。

爱德基金会众筹项目主管王一帆介绍,发起了SMA患儿肺炎救助项目募集医疗资金,项目总共募集到40余万的资金。

经过多方努力,如今江苏针对SMA的医疗救助有了重要突破,治疗费用大大降低,这些患儿们也正在接受治疗。为了帮助更多罹患重病的儿童家庭,民政部门主动作为,推动全省13个设区市出台落实文件,按照当地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的50%,向患有白血病、恶性肿瘤等8个病种,以及医保政策规定的住院和门诊治疗费用1年内自付部分超过2万元的重病重残儿童发放生活费。今年以来,50793名重病重残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达4.5亿元。

江苏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副处长王雄力介绍,聚焦包括罕见病患儿等重病重残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将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的实际举措,通过完善兜底政策、纳入政府保障范围、链接慈善资源等多种方式,给予他们救助帮扶,让政府温暖、社会大爱呵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敏 亓晨 杨帆 泰州中心站 泰州台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