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李述汤:科研将帅带出“纳米梦之队”
科技创新创业人物谱之十五
2021-08-02 14: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宣  
1
听新闻

李述汤院士

“和我一辈的科学家们,大多数已经退休了”,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述汤笑着说。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驱动着74岁的他坚守在科研一线呢?“正是国家的强盛,才让我们有机会不断去攀登高峰。”

2008年4月,李述汤院士在苏州大学作报告

作为纳米领域的领军人物,李述汤在香港的研究中心,是世界上两所最早制造出纳米硅线的实验室之一,在全世界最早研制出最细小纳米硅线。也许留在香港,会继续取得一些成果,但他认为内地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如果能够为祖国培养一批纳米领域的顶尖人才,比自己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更值得骄傲。2008年,在苏州大学校方邀请下,年逾花甲的李述汤不仅自己来到苏州,还带来了香港的研究团队。

李述汤院士在实验室工作

“当初我的目标,就是在内地创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水平研究机构”,李述汤说。现在的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这个被李述汤视为“第三次创业”的结晶成果,已然实现了这个目标。他的团队瞄准能源、生物医学、环境、通讯四个方面的国家需求,布局了有机光电(OLED)材料与器件、碳/硅纳米材料与器件、纳米生物医学技术、结构化功能表面与界面、材料模拟与材料基因组五大研究方向。“目前团队包括教授100人左右,学生从本科生到博士生有1000人。”13年时间过去了,这里成为了我国培养纳米和新材料人才的摇篮。

李述汤院士与研究生们交流

2012年4月,李述汤院士(右)与学生交流

2019年9月,李述汤团队研发的真空蒸镀线实现了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OLED照明面板的制造并成功点亮,发光面板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意味着我国已具备开发和制造中小尺寸OLED G2.5代生产线的能力。在2020年发布的世界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苏州大学在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五,有19人次入选,其中仅光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就有9人次入围。

2020年12月,李述汤院士参加下一代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高峰论坛暨2020年第三届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研讨会

硅是不能溶于水的,当时就普遍认为不能做生物应用,而李述汤团队的何耀所负责的项目是利用硅去做肿瘤成像。起初他自己觉得难度很大,非常犹豫,但李述汤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这个是很难,但因为很难,我们才去做。”几年下来,何耀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系统科学地将硅的纳米结构用于生物成像和疾病治疗,并取得初步成果,通过化学方法实现了硅纳米结构的水溶性,并将其用于疾病治疗。在研究院里的科研者看来,李述汤是个极其杰出的科研将帅,他知道什么项目即使遇到瓶颈也要坚持挺过去,什么项目应该适时放手。他参与每个研究计划的讨论,参与每个研究人员的招聘。

2020年11月,李述汤院士在澳门科技大学作报告

“纳米研究经费投入很大,但它带来的影响是改变人类未来的。要用好国内纳米领域的人才,让他们发挥作用。”李述汤坦言,中国OLED剩下的故事还未讲完。“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实现G6代真空蒸镀线设备的国产化,即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G6代真空蒸镀线的自主设计和制造。”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