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苏北农房改善:让农民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2021-04-26 12:57: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视察江苏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要求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移动新媒体舆论宣传的优势,为江苏完成中央和省委赋予的改革新使命新任务加油鼓劲、增进共识、凝聚合力,进一步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3月22日起,江苏省委改革办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联合策划推出《改革拓新路 发展开新局》专题,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宣传江苏全面深化改革的经典案例和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工作时指出,苏北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大力支持苏北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队多次深入苏北走访调研,发现苏北地区农民群众对改善住房条件的呼声十分强烈。经反复调研论证,2018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全面启动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经过两年多努力,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实现“清零”,建成了一批建设品质高、公共服务好、产业发展优、环境条件佳、文化特色足、群众满意度高的新型农村社区,其中45个已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苏北地区5个设区市超过20万户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农户满意率达93.3%,苏北农房改善入选2020年江苏省十大新闻。中央农办、中央一号文件执行情况督查组、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审计署南京特派办等都对我省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坚持系统谋划,突出“三个衔接”

以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为切入点,补齐城乡发展中的农村短板和区域协调中的苏北短板。

一是与脱贫攻坚相衔接。完成苏北地区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相关任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

二是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呼应苏北农民群众热切期盼,同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进一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三是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加快城乡空间布局优化,抓好配套产业发展、新型社区治理等“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重构乡村生态、重塑社会形态,持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三个切实”

农房改善,改的是“房”,为的是“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把农民同意不同意、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尺。

一是切实把坚守为民初心作为首要前提。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是否参与改善、以及改善的方式均由农民根据自身意愿自主选择,可进城入镇购房,可在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城镇安置区改善,也可在规划发展村庄就地新建翻建,有效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盐城市大丰区组织全区130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挨家挨户摸清群众真实意愿,根据农民进城、入镇、留乡的不同意愿,分类施策、精准改善。

二是切实把严格负面清单管理作为基本原则。严守工作底线、严格负面清单管理,严防走错跑偏。专门制定《项目考核验收标准》和《工作绩效评价办法》,设置了“一票否决”负面清单。

三是切实把加强沟通宣传作为有力支撑。向老百姓讲清楚政策,真正做到沟通到位、宣传到位,推动政府、群众和社会在农房改善上达成共识。宿迁市提出“五个一、三个讲清楚”,主动送政策上门、送图纸上门,让农民在全面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充分享有决策权。连云港市各县区分别通过政策“一本通”、给农民群众的一封信、悬挂宣传条幅、热线电话、政策宣传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方式,强化政策宣传,让政策直达民心。

三、坚持分类引导,突出“三个优先”

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农村发展水平、要素保障能力等方面差异,精准施策,不搞“一刀切”。

一是优先实施脱贫攻坚。推动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特别困难的由政府兜底安置解决。各地出台“交钥匙”“暖心房”等特惠政策,确保困难群众住有安居。

二是优先推进新型城镇化。引导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入镇落户,重点做好户籍迁转、社保衔接、子女上学、医疗保险、就业创业等服务保障,让他们无缝衔接融入城市生活。盐城市出台《鼓励农民群众进城入镇居住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同等权利的实施办法》,让进城入镇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益。

三是优先推进“小散远”、改善意愿强烈村庄的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按照镇村布局规划,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支持这些村庄的村民通过进城、入镇、留乡等多种方式尽快实施住房条件改善,妥善解决农村“空关房”和“空心村”问题。

四、坚持稳步推进,突出“三个构建”

始终将苏北农房改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强统筹谋划、注重方式方法、稳妥有序推进。

一是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启动之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苏北农村走访调研,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了苏北农房现状调查,苏北五市及相关县(市、区)也深入开展农民意愿调查,摸清了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通过反复调查、摸底、测算,2019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三年改善3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目标任务,实践证明是合理的。同时,明确了到2022年的近期目标和到2035年的远期目标。

二是构建完善的推进机制。省级建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了蹲点指导、第三方技术巡查、对口跟踪指导“三位一体”的工作指导机制,通过专题通报、工作简报、督查专报、“回头看”等形式督促市县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市县两级也建立了相应机制,设区市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市委副书记具体抓,县(市、区)委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县(市、区)长担任一线总指挥。各级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纪委监委、审计部门加强监督、审计,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踊跃参与,形成了推动合力。

三是构建缜密的政策体系。省级成立了工作推进办公室,下设六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在省推进办领导下,各司其职、协调联动,按照“省政策指导、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优化完善。例如,围绕项目建设,出台了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服务指导意见、苏北农房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方案、苏北农房改善项目考核验收标准等;围绕要素保障,印发了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调度使用管理规定、规范资金筹措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和结算办法,制定了加强用地保障的指导意见;围绕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出台了结合苏北农房改善推进产业发展、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围绕工作推进和考核评价,印发了进一步加强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指导意见、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市县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举措,强化工作落实。

五、坚持品质创优,突出“三个强化”

按照“永续传承”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着力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加强社区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切实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品质,有效避免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下好“先手棋”。遵循“四化同步”规律,实行“多规合一”,根据集聚提升、特色保护、规划新建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民住房改善和镇村布局优化,解决好村庄建在哪里、建成什么类型的问题。截至2019年底,苏北34个涉农县(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全部完成并通过审批。

二是强化设计引领,绘就“乡愁画”。省住建厅组织编制《苏北地区农房设计指引》《苏北五市农房设计方案汇编》《江苏省美丽宜居村庄规划建设指南》等系列技术指引和图集,研发上线“农房建设服务网”,免费提供农房建设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各地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重点关注农房、院落、公共空间、绿化景观等关键载体设计,挖掘本乡本土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连云港市赣榆区充分发挥滨海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了韩口、海脐、柳树底等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滨海渔村社区。淮安市与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合作,加强项目规划、景观设计、户型设计等,建立规划设计方案市级联合审查机制,倾力打造了一批有故事、有品位、有韵味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是强化设施配套,共筑“康居梦”。统一制定农房改善项目考核验收标准,明确了该配哪些设施、该配什么标准的设施,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苏北五市细化配套标准,确保农房和配套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实施、同步投入使用,让农民群众出行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生活更便利。

六、坚持协同共进,突出“三个注重”

在改善住房、建设村庄的基础上,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持续放大农房改善的综合效应。

一是注重产居融合。把苏北农房改善同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坚持产业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绕产业布,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1-2个特色产业项目,2020年新增农房改善配套产业项目549个。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优先将新型农村社区推荐给相关企业,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前景,“量身定制”主导产业,徐州市110个竣工交付项目全部达成村企联建合作意向。

二是注重拉动需求。通过农房改善项目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建材、建筑、家具、家电、家装等相关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1.4万个,带动农民增收57亿元。

三是注重社区治理。把苏北农房改善同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改善农民最关心的生活环境出发,建设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硬件设施,强化村规民约、物业管理等软件条件,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服务。将新型农村社区主体所在的村全部按照省文明村标准进行管理,宿迁市对已交付入住的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党组织、文明实践站所、物业管理机构全覆盖,有效保障了乡风文明、治理有序。

策划:任松筠 田梅

统筹:张超

文案:严红兰

制图:郑玲玲

动画:郄立云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