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黄桃、葡萄种植产业、平整宽敞的水泥路面、配备齐全的10分钟健身圈、展现农民丰收的彩色墙画、干净卫生的农村厕所……现如今,盱眙县古桑街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建设成为新农村的“标配”。人民生活幸福了,却也愈发怀念旧岁月。
学党史,回忆初心,铭记来时路
从党的奋斗史、人民美好生活变迁史中学习先进经验,回忆奋斗初心。近几年,盱眙县古桑街道各村根据自身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特色,精心规划设计,充分挖掘村落文化底蕴、人文特色,建设一批“一村一品”项目,包含乡村记忆馆、党员自律馆、党性教育馆等,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乡村记忆馆由龙潭小学旧舍改造而成,一进入馆内,色彩丰富的村落发展史墙画便映入眼帘。参观人员驻足墙画前,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年龄稍大的党员们也不禁话多了起来,“以前收小麦哪有收割机啊,都是晚上就着月色,几家互相帮忙,一镰刀一镰刀地割。”坐进60年代的“泥土课堂”,老党员们回忆起当年上学情景纷纷感叹,“当年都是烂泥路,上学要走20里路,跋山涉水才能读书”。
展馆里收藏了丰富的老物件,石磨、木犁、耙,再现当时农民辛苦劳作的艰辛;小人书、黑白电视机,展现旧时人民娱乐生活。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展品、静听讲解,乡村记忆馆成为来访人员的“打卡地”。一件件老物件反映了村落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进程,也记述了村落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记忆馆全方位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村落社会发展全景图,教育群众铭记初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真正留住村民的旧光阴,让百姓“看得见文化,记得住乡愁”。
学党史,办好实事,民生无小事
古桑街道长期以来,坚持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古桑街道通过党建联盟企业,帮扶学子。连续五年举办“阳光照学子”、举办首届“红色奖学金”助学活动,资助金额14余万元,助力200余人圆梦校园。磨涧村改善周边农房500余户,为1800余人提升居住环境。古桑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开展“平安乡村”工程,在辖区主干道重点部位安装100个监控探头,加强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
学党史,打开新局,振兴新乡村
产业兴旺,填鼓村民“钱袋子”。石龙村加强黄桃特色产业基地周围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沟、渠、路,加大冷链运输技术资金投入,提升生鲜运输效率。生态宜居,温暖村民“心窝子”。龙潭村在村书记朱雪海的带领下,打造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基地——龙潭村桃园组。近一年来,龙潭村桃园组加大整治力度,拆除乱搭乱建,清理乱堆乱放。村落整体建设投入约68万元,栽种绿植苗木3600组,墙体绘画16余幅等。高效整治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
铭记初心,牢记“来时路”,打开古桑街道农村发展新格局。古桑街道将继续加强党建联盟,发展古桑园街“一体两翼”总体规划,以凹土产业园和港口产业园为抓手,深入研究园街融合新路径,全方位发展新古桑。
利用好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开展“理论+实践”学习,把“微馆微微+泥土课堂”、“微馆微微+红色打卡”、“三进三学三讲”活动等打造成“古桑特色”。
组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发挥好党员、乡贤等带头作用,以志愿服务搭建群众参与“共治”平台,完善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发挥好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精神引领作用,以“全民阅读”、“道德讲堂”为抓手,营造乡村“向上向善”文明风尚,构建乡风文明新农村。 (李谊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