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改善是惠民利民的好事,把好事办好,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风向标”。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顺民意,精准“落子”,将街南社区打造纳入全镇“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帮助村民圆了祖祖辈辈渴望宜居宜业的梦想。
增颜值,精心“梳妆”
拆掉危旧房,建起小洋房,只是圆梦宜居的第一步。
随着街南社区一期80套新农房投入使用,马坝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将街南社区区域内原有的高桥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脱胎换骨”,改建打造街南村民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红色剧场、棋牌室等一应俱全。同时,围绕周边天然水系,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打造水系节点、疏浚水网河道,新建环湖健身马路、标准化篮球场等配套设施。
设施就位,庭院种绿。2021年以来,马坝镇由村干部领头,发动街南社区入住村民一道,在各家各户房前屋后、院内院外栽种观赏价值高、绿色周期长、养护管理易的乔木,辅以各种季节性果树,使新型农村社区四季绿意葱茏、景致如春。
增颜值,街南社区巧“梳妆”。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西瓜广场、慢行步道、街南花海,是马坝镇在农房改善过程中变“盆景”为“风景”的又一大手笔。其中,慢行步道采用彩虹小道与磨盘幽径相结合,标志、标线、标识鲜明,不仅实现了路田分家、路宅相接,为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还成了周边群众每天散步休闲、慢跑健身的“打卡地”。
“我们正在运作,根据季节特点在彩虹小道两侧种植太阳花、格桑花等既美观又低成本、易成活的花草苗木,打造‘农业+旅游’休闲观光点,提升本地马坝西瓜的影响力,使‘高颜值’产生‘附加值’。”马坝镇党委书记夏嫣说。
兴产业,精妙“嫁接”
“宜居”是出发点、落脚点,是“开锣戏”,“宜业”则是“后半篇文章”。从这一层面观照,马坝镇结合本地特产“马坝西瓜”种植传统优势,因地制宜“嫁接”出的占地面积800亩的高桥西瓜科技产业园,毫无疑问成了马坝镇“我为群众办实事”产业富民的一步好棋。
根据规划,高桥西瓜科技产业园将陆续配套西瓜产业服务中心、电商中心,新建连栋大棚、产品交易大棚,配套上马冷库设施。目前,已建成核心区连栋大棚、单体棚300亩,预计到2021年底,连栋大棚、单体棚面积还将再增加300亩。
马坝镇围绕街南社区及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已经绘制出了兴产业、稳增收“路线图”:以现有街南核心区为中心向东拓展,800亩产业园种植以苏梦等系列为代表的西瓜品种,每年可种植春、夏、秋三季,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空间,使每亩地栽植瓜苗株数提高到目前的2倍,提高亩产量。
“照这个势头干下去,明年产业园常年用工至少需要50人,忙的时候估计得超过100人。”如今已入住街南社区的高桥社区街南组村民老马在西瓜种植方面有经验,是“老把式”,他勾着手指算了算:“单纯西瓜一项,整个社区的老百姓人均有望实现年增收2.5万元。”
管长效,精细“耕作”
三分靠“建”七分在“管”。对此,马坝镇从长效立志,精细处着墨,总结出“镇统筹、村落实、责任到人、奖惩分明”治理模式,用干群“齐动手”创造社区“环境美”。
具体操作中,马坝镇以街南社区治理为重点,建章立制打出一套“连环掌”。比如,通过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实行责任包干工作机制,对全镇所有农房改善项目中环境卫生达标“优等生”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反之,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不留情面加以通报甚至曝光。
除此以外,马坝镇在全镇推行了签订环卫包干责任协议的做法,从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帮助社区治理有序有力持续深入开展。在此基础上,实行保洁员、网格员、社区干部“三位一体”工作制,开展日常巡查,早发现早清理,时刻保持环境整洁,形成长效管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