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献瑞金陵地,玉兔呈祥沪宁间。”“辰龙远去,看西津古渡千年烟雨;巳蛇驰来,赏第一江山豪气冲天。”“上海站站站迎春喜盈门,高铁疾驰万里路;浦江畔畔畔送暖贺岁乐,旅客欢聚一堂春。”……来自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秦外”)的千余副楹联,洋溢着学生们的青春风采。
在2024“龙腾神州”江苏六城地铁挂春联活动中,江南时报收到了秦外百余名学子的投稿。今年秦外参与人数大大升级,全校1700多名学生中,有超1600名参与了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多家单位主办的2025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挂春联等活动。秦外初二年级组长黄务海告诉江南时报记者:“去年我们鼓励参与,学生以自由参加为主。今年学校统一组织报名,基本三个年级每个班都参加了活动。”
学生说:
高铁挂春联“是一件很酷的事”
此次秦外投稿最多的站点,是同学们熟悉的南京南站。“高铁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如果自己的作品能获奖,能在春节期间让很多人看到,是一件很酷的事!”初二(8)班的秦佳叶同学在学校今年举办的“爱国爱校 感恩感谢”楹联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此次她为南京南站撰写的楹联为:“巳蛇震寰宇,盘旋金陵报祥讯;轨通长三角,六朝古都赋新能。”秦佳叶希望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母语以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火红的春联寄托了学生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来自初一(8)班的刘天辰和初一(9)班的甘子宸,都曾在校内征联活动中取得佳绩。此次参与高铁挂春联活动,他们分别创作了一副楹联:“轨道穿越千年梦,城河共融著繁荣;春风雨化六朝景,扬帆起航振长风。”“京沪枢纽,中国巨龙飞驰迎乙巳;江南门户,华夏儿女笑颜载春归。”生动形象的语言,呈现了南京的悠远历史和高铁南京南站的发达繁荣。
“我特别希望自己创作的楹联能为乘客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让疲惫的旅人感受到文化的温暖与力量。期望所有获奖的楹联都能够成为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刘天辰也期待自己能在今后的语文和楹联学习中不断汲取优秀作品的力量,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祝愿高铁挂春联成为一项传统并延续下去,每年都能为乘客们带来新的惊喜和感动,让‘轨道上的长三角’成为一张独特而亮丽的文化名片!”
每年春节前夕,甘子宸都会为爷爷和外公写上几副春联,“他们很乐意在老家的大门口贴上我写的春联,还会到处‘炫耀’。我想用春联祝他们日子红红火火、身体健健康康。”甘子宸认为,高铁挂春联的创意体现了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同时也展现了媒体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他期待自己的作品在春节期间为广大旅客带来节日气氛和文化享受,引发更多人对楹联等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今年年初,在2024“龙腾神州”江苏六城地铁挂春联活动中,秦外学生李翛然撰写的一副南京地铁通用联获优秀奖,并被书法家、高校教师、小学生等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年龄层的群体书写。今年,就读于初三(7)班的他又为高铁南京南站写下一副楹联:“日行万水千山,风驰电掣展中国速度;时越五湖四海,国强民富创和谐家园。”
“小时候爱读《笠翁对韵》《对韵歌》,给我的楹联创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进入秦外后,学校的楹联课程让我更系统地学习、了解了这项传统文化。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我们参加地铁挂春联、城门挂春联等活动的创作评比。”李翛然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身边很多同学都在校内的楹联活动中得了奖,这也激励他怀抱更多热情创作楹联。“去年,我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当时发现自己是为数不多的学生获奖者,并且南京三山街、张府园、珠江路、新街口等地铁站也张贴了我的作品,我感到非常自豪。”他认为高铁挂春联是个绝佳的创意,通过征集楹联、书写楹联、张贴楹联三个环节,链接报社、学校、高铁三个活动地点,将更多的学生、学校、家庭吸引进来。“希望在主办方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00后、10后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老师说:
楹联文化是学习生活的“独特注脚”
2021年,秦外获评“中国楹联教育基地”,楹联教学贯穿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探索躬耕,秦外还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水月秦淮楹联说》,为学生们提供了专业的创作引领。
“楹联就是凝练的诗,多姿的画,跃动的歌。”秦外初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邱蓉介绍,“楹联文化已成为我校的独特注脚,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教学时,老师们特别强调技巧与创新的结合,倡导实践与应用的融合,让楹联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无论是新校园里的“校园文化廊柱”对联征集,还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每年举办的挂春联活动,老师们都会精心指导学生从丰厚的经典古诗词、独特的秦淮地域文化里寻找灵感。
“语文教学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功能,语文教学和楹联学习内在的文化使命是一致的。”初一(9)班语文老师殷凤华说道。在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秦外就组织学生撰写楹联,初一、初二学生在充分熟悉红色革命历程后,运用学过的常识撰写楹联,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还书写楹联作品、参加书法比赛,最终学校分别评比出对联创作奖和书法创作奖。
刘天辰从小看长辈书写春联,渐渐自己也爱上了楹联。“在学校初学楹联的时候,王玉霞老师指导我要先解决平仄对仗的问题,之后再考虑词性的对仗。”他说,楹联创作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学校开设的楹联课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楹联课程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对伟大祖国倍感自豪。”
秦外还以楹联兴趣小组为主体,搭建了“楹联对对碰”竞技展示平台,不定期组织广大师生结合奥运、互联网大会、AI人工智能、生态文明建设等时代主题开展面对面创作展示。“活动采取个人PK、团队比拼、师生共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现兴趣娱乐、智力发掘、团结协作等完美交融。”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殷凤华期待高铁环线以及数字科技的建设发展,能切实为文化载体建设、平台建设等各方面提供条件和基础。“希望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能让文化教育传播的广度和质量,与环线运行的速度和力量同步提高同步发展!”
“秦外地处美丽的秦淮河边,毗邻中华门、武定门、集庆门,有着天然的地域创作优势,学校非常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类楹联活动。”初三(7)班语文老师张岱瑶表示,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让学生以更广阔通达的胸襟面对生活与学习。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极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始终关注传统文化、关注青少年成长,让我们教育者深受感动。”张岱瑶告诉记者,“据我了解,除了评比征集到的楹联,江南时报还举办了书法家现场写春联、送福字等系列活动,参与者的年龄、身份不限。活动中看到了不少中小学生的身影,引发了一股学习热潮。”她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期待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青少年教育中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发展自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