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8点,宣绩高铁列车员陈帆正在进行试运行前的最后的准备,巧的是,陈帆也是土生土长的绩溪人,对这趟高铁的开通运营,陈帆和家乡人翘首以盼。
8时35分,随着首趟试运行列车G55201次从宣城站开出,宣绩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宣绩高铁通车运营后,将为“大黄山”地区再添一条高铁大动脉,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加深安徽与江浙沪的融合,有效拉动沿途旅游产业发展。
宁国首次步入高铁时代
与陈帆和家乡人期盼心情相对应的,是宣绩高铁的重要意义。
放眼全国,宣绩高铁是联系苏皖赣三省快速铁路通道、皖江地区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建成运营后,宣城地区将实现“县县通高铁”,宁国首次步入高铁时代。
“之前去宣城市里需要坐很长时间的汽车或者火车,非常不方便。宣绩高铁开通后,咱们去市里办事都方便多咯!”陈帆的父母常和她讨论宣绩高铁开通后带来的便利。
宣绩高铁新建正线长度约111.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宣城、宁国南、绩溪北3个车站,其中宁国南为新建车站。宣绩高铁在宣城站与合杭高铁接轨,在绩溪北站与杭昌高铁、合福高铁接轨。
“宣绩高铁通车后,安徽省将实现打通‘一条线’连起‘一个圈’的区域联动效应。”中铁电气化局宣绩铁路四电系统集成项目部项目经理李亚辉说,宣绩高铁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缩短苏皖赣等地时空距离。
与通行便利同时到来的,还有旅游红利。宣绩高铁沿途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上江人文之盛首”。这条高铁线对于开发沿线旅游资源,推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欢迎来绩溪的龙川古镇、徽杭古道,感受咱们这儿的山水人文。”透过直播镜头,陈帆用绩溪方言,向大家发出邀请。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施工
宣绩高铁特殊在哪呢?
首先是隧道占比高,全线隧道共65座/62.5公里,隧道占比超过50%。
同时,既有线施工较多,宣绩高铁6跨既有皖赣线,两端与合杭、合福高铁接轨,施工安全风险大。
此外,沿线地质情况复杂,特别是宁国地区岩溶比较发育,施工难度高。
就是在这样的困难下,2021年3月正式开工的宣绩高铁,历时3年半时间完成了建设。在联调联试期间,宣绩高铁取得了接触网测试数据满分成绩,轨道平顺性更是创造了全国最好水平。
宣绩高铁的背后,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支撑。
“宣绩高铁处于皖南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桥隧比例高,且沿线经过多处风景区,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充分发挥高速铁路四电集成的技术优势,应用企业自研的智能化工装设备,最大程度减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李亚辉介绍。
“四电”工程是高铁建设中通信、信号、电力和牵引供电工程的总称,高铁列车通过车顶的受电弓获取接触网上的电能为列车提供动力。中铁电气化局作为宣绩高铁的“四电”集成方,承担着为高速铁路运行提供“动力之源”的重任。
宣绩高铁还全面推广使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腕臂偏移测量工具、无人机架线技术、高铁锂电精密拧紧系统等国内先进的智能技术装备解决腕臂偏移测量和山区架线等技术难题,提高施工质量。
宣绩高铁施工精度要求极高,接触网吊弦与吊弦间高差要控制在5mm以内,各项施工作业必须准确无误,才能达到验收要求。
在这里,李亚辉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传统的施工作业就好比用“电锯切蛋糕”,如今通过使用接触网关键结构智能检测车、接触网隧道吊柱安装车等数字化管理平台、智能化施工装备有效解决了系列难题。
作为“大黄山”地区的高铁大动脉,宣绩高铁沿线分布着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压力可想而知。
建设过程中,除了新技术运用,建设者还开展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应用节水、节材施工工艺,在铁路沿线适宜的区域铺设了新鲜的草皮,美化铁路沿线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一个宗旨,那就是铁路建设必须是绿色的。
安徽的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确立
近年来,安徽铁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建成商合杭、合安、安九、昌景黄、池黄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确立了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
目前,全省铁路里程达到562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662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在建合宁、合武、合新、宣绩高铁,淮宿蚌、阜淮、巢马城际,新合肥西站等18个重点铁路项目,新线里程1379公里,其中高铁和城际铁路1170公里,总投资2074亿元。年内计划新开工合新高铁泗县-宿迁段。南信合、合池等铁路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进。
“宣绩高铁是继池黄高铁之后,我省年内计划开通运营的又一条高速铁路。”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铁建办副主任付佳佳介绍,宣绩高铁与已建商合杭、合福、杭黄、昌景黄高铁和规划的宁宣、杭临绩等铁路衔接,可构成山东半岛、长三角等地至皖南及西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宣绩高铁的开通运营,对于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推动我省旅游强省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支撑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客运体系,大力提升铁路网货运能力。“轨道上的安徽”疾驰而来,护航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