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三等奖|黄泗浦遗址:鉴真从这里成功起航东渡
2020-04-30 15: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黄泗浦遗址:鉴真从这里成功起航东渡

记者 钱超新

这是一方不断诞生惊喜的热土。

这是一座善于创造奇迹的城市。

580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成为随之而来高度发达的良渚文明的源头。这就是荣获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东山村遗址。

1200多年前,鉴真从这里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东渡日本,进行了一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为重大的活动。

这两个人类历史上极其重要的遗址见证,均留存在今日长江之滨的张家港。

张家港也因为这两个重要发现,在不到10年间,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座小城涌现出两大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在考古学领域,是非常罕见的。

4月2日,江苏省文化记者协会组织了全国近三十位媒体记者,对鉴真东渡起航地、张家港黄泗浦遗址进行专题考古采访。

张家港,再度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4月的张家港,莺飞草长,桃红柳绿。

位于我市杨舍镇庆安村的黄泗浦遗址,在一千多年前曾紧邻古长江南岸。斗转星移,千年以后,长江已经北移十多公里。

“这是首次在江南地区发现唐代寺庙遗址,首次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现规模较大的港口集镇。”黄泗浦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此次项目负责人、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长林留根说,“能够入选,这是国内文博界、考古界对黄泗浦遗址十多年来发掘工作的肯定。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唐代寺院建筑基址与佛教相关遗物的发现,为研究鉴真东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穿过一片盛放的油菜花田,跟着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周润垦,记者来到黄泗浦遗址挖掘现场实地探访。从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由南京博物院主持,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张家港博物馆参与,先后对遗址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

“我们的脚下,千年之前,就是一个繁华的盛唐港口。”林留根向记者介绍。

黄泗浦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

公元753年,66岁的鉴真大师,历经五次东渡失败,双目失明,依然矢志不移地要东渡日本。据史料记载,鉴真第六次东渡,在尊胜禅院停留了近一个月后,从黄泗浦出发,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成功东渡。

千年时光,沧海桑田,港口变成了农田。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地挖掘,黄泗浦的部分遗迹终于现世,鉴真东渡的历史真相正在一步步接近。

“作为一名考古学家,我相信,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一定会留下痕迹的。”曾参与多次重要考古挖掘的林留根提到黄泗浦遗址很是兴奋。

在黄泗浦遗址现场,可以清晰地看到寺庙遗址:7间长排房基址,回字形的房址,后院还有灶台、水井等,往南还挖掘出一处唐代院落。“其中后院有一口能供应多人饮食的双头灶,这可不是一般居民可以用的。”周润垦介绍说,再结合当年遣唐使有4艘大船,100多人,必须要有充足的后勤补给,这里是尊胜禅院的可能性非常大。从整个寺院中轴线的布局来看,与现在日本唐招提寺的格局分布几乎是一致的。再结合文献记载,以及区域内出土的与佛教相关的文物,可以判断,这是唐代时期的寺院建筑。

考古工作一步步推进。大型寺院建筑的附近,河道出现了,文物标本陆续清理出来了。“在河道的堆积里,挖掘出的所有瓷器都没有晚于唐代的,所以推断这是唐代的河道。河道、寺院、后院补给,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这为考证鉴真东渡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考古学资料。

在我市博物馆,专门有一间库房,收藏着从黄泗浦河道里挖掘出的文物,目前已经清理出一万多件文物标本。从南方到北方,产于唐代的长沙窑、越窑、宜兴窑……当时全国各地窑口的烧制品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无疑,这里是港口扩散地,贸易集散地。”林留根认定。当年,无数的瓷器正是从这里走向海外。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集散地,黄泗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里是个天然的、野外的博物馆。”站在黄泗浦遗址,林留根眺望远方,满怀憧憬。从事考古工作几十年,在林留根看来,考古工作从来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带着温情与思考。在他的脑海里,还遗留着很多的疑问,等待着下一步的考古来解答。

从一块瓷片开始的发掘

“黄泗浦遗址的挖掘是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的。”林留根这样介绍。

最初是在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我市博物馆获得了鉴真第六次东渡起航地黄泗浦的线索。

同年11月,南京考古所和张家港博物馆联合在位于我市庆安村的市骏马农林花卉公司进行考古考察。“我记得那是一个秋天,在一个水塘边上发现一块很小的瓷片,我一看就知道这个是西晋时候的。据文献记载,鉴真曾经呆过二十多天的尊胜禅院就是西晋时候开始的。”林留根告诉记者,“我们就在附近转悠,发现一个很高的铁塔,搞考古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跑到铁塔底下看一看,结果发现很多散落的瓷片,其中就有玉璧形碗,这是唐代特有的,这下就可以确定属于唐代。这样下来和鉴真的关系就越来越近了。就这么巧一个发现的过程,考古发现有的时候就是很偶然的。”

从2008年发现,到201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连头带尾12年时间。鉴真东渡也花费了12年时间。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

12年间,从发现到勘探到挖掘,林留根说,他们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每一次被逼到绝境之处,激励他们的唯有鉴真东渡精神。“大约是2017年到去年,是我们最为艰难、最为灰心的时刻。”林留根向记者解释,“下雨、塌方,不停地和淤泥打交道。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底下还有宋代的地层,还有如此反复的堆积。我当时下的命令是:一定要挖到生土,我要知道,这个河道到底是不是人工河道,如果是,就能往港口、航道上靠。”

“考古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考古学家执着的坚守,抱着一种信念去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步步的探索中,黄泗浦遗址的真容一点点地显露出来了。

张家港精神和东渡精神一脉相承的

距东山村遗址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黄泗浦的再次入选,在张家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林留根眼中,张家港不仅是一座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更是一座极具人文关怀的温情城市。近年来,林留根在张家港主持了东山村遗址、黄泗浦遗址挖掘。让人振奋的是,一个小县城,不到十年时间里,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考古学来看,这是非常罕见的。”林留根肯定地告诉记者。

“东山村遗址是以中华文明起源最早的一个地点发现的,就是说现代文明城市张家港,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是领先的,她在古代文明也同样是领先的。考古发掘证实,在5800年前,这里已经有了文明起源。”林留根向记者阐述他的理解,“如果说东山村遗址打通了张家港古今一体的文明脉络,那么黄泗浦遗址的发现,对于港口城市张家港来说,是另一层深远的意义。黄泗浦是江海交汇处的一个港口集镇,历史文化非常丰厚,这个和鉴真东渡有关的一个港口,非常契合张家港今天的港口城市定位。黄泗浦遗址的考古说明张家港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港口,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再往深一层思考,鉴真排除一切艰难险阻,以及开放、包容、奉献、拼搏的东渡精神,和张家港人负重奋进、自加压力的张家港精神,是一脉相传的。东渡精神就是今天的张家港精神,今天的张家港精神就是东渡精神的历史传承。”

据悉,目前我市就黄泗浦遗址保护工作制定了更深层次的规划,将建成遗址考古公园,对公众展出。

本版摄影:李立峰

链接>>

2008年,新发现遗址。

2011年,黄泗浦被列入首批“江苏大遗址”。

2013年,黄泗浦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经江苏省文物局推荐增补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

2018年,在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上,黄泗浦遗址增补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

2019年,黄泗浦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