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二等奖|未来的可能,蕴藏在老城屐痕中
2020-04-30 15: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未来的可能,蕴藏在老城屐痕中

文字/韩玲  摄影/宗晓东

未来的可能性,蕴藏在历史之中——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之中。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办法大概就是去了解它的历史,就像一个人一样,它的风格、表现以及未来的可能,大抵都能在过往的经历中找到答案。

城市个性的展现,同样需要历史文化的现代阐释。就像一个人从混沌的青少年时期变为成人时总要经历某个“仪式”一样,城市需要从一种相对传统的稳定、循环运转的社会,走向一个面向未来线性发展的新历程。就像无锡的老城厢,也正在处于这样的发展历程之中,它清晰地保留着过去,容纳着现代,并孕育着众多可能的未来。

现代艺术与工业遗产的融合

沿着古运河,从最早的北仓门到南下塘文创园,从蓉运壹号到庆丰文化园,一个又一个现代化文创园区在原来工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迹的基础上呈现,并成为锡城独特的文化创意空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浪漫和现代化是两个对立的形容词。前者是红墙白瓦的温柔,后者则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这些文创园区将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时尚结合,在这里,传统并不是现代的对立面,而是现代的源泉。

LOFT原意是指“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半个多世纪前,LOFT首次在美国出现,当时,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娱乐、收藏等各种空间,在浩大的厂房里,他们构造各种生活方式,创作行为艺术,或者办作品展。而这些厂房后来也变成了最具个性、最前卫、最受年轻人青睐的地方。

依托于清末民初惠元面粉厂旧址建成的蓉运壹号,通过对老厂房的修缮、保护、开发,匹配以极具时代特征的红砖拱窗和青灰色砖墙,将欧式建筑元素和中国样式相融合。“蓉运壹号一直在打造的就是这样的文化空间,目前,企业入驻率从之前的40%提升到了90%,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愿意在这里落户。”蓉运壹号执行总监荣建高告诉记者,自由、个性、创意的新型文化业态在这里集聚,全国知名的网红企业也纷纷进驻,木工体验、皮具制作等休闲手工体验,设计、新媒体策划等文化创意业态也纷纷落户,《周而复活》等众多国内影视剧组也来此取景。“对于年轻的‘80后’‘90后’的文化创意理念更为契合,这些年轻的文化设计创意资源也能在平台集聚。”荣建说。

工业化和后现代主义完美碰撞的艺术,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与艺术家、前卫、先锋等词相提并论。作为梁溪区重要的艺术文化园区之一,坐落于原庆丰纱厂旧址的庆丰文化园区定位区别于传统,在保护和利用历史工业遗存的同时,专注服务年轻群体的艺术创意园,年轻的艺术家成立了“春水生”工作室,百年庆丰纱厂也在逐渐蜕变成年轻艺术家和创业者的摇篮,打造出无锡文化休闲新地标。

在规划者眼中,它们是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火花的智慧结晶;在艺术家的眼里,它们是复古与时尚雕融而成的工艺品;在我们眼里,它们是文化与创新时代中的新生儿。

为建筑所凝固的历史

人们总是钟爱遗址或具有悠久历史的旧建筑。不仅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故事,更是因为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了迷人的印记,这种印记是建筑学上独一无二的美。一栋栋具有历史印记的名人故居是文化传承最集中的载体,而无锡的这些印记恰恰集中在商业最为密集的中心城区。

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首批16组省级文保单位通过省文物局验收,沿着青石板或鹅卵石铺成的小巷步步深入,还能遇见光滑平整的古井;踏过古韵流淌的牌坊,无意中就能发现对面的雕花户对……沿着小娄巷百米山墙,不知不觉间,见证无锡书香城市的脉络,在仅隔着一条马路的崇安寺内,就是民族音乐家阿炳的故居。从去年12月份开始,现代化的阿炳雕塑展在故居内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艺术展览展示用现代化的艺术语言讲述着阿炳的故事,策展人也是这些雕塑的作者徐诚一告诉记者,10多年来他创作了60多个各具特色的阿炳雕塑,“艺术阿炳”的形象由听觉走向了视觉。

无锡县图书馆旧址、玉皇殿洞虚宫、丽新纺织印染厂(梁溪区委党校)、胡氏务本堂等一批文物启动修缮,并陆续完成。老城厢的古韵围绕环城步道建设也在去年取得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一组城市名人雕塑正在酝酿制作之中,当它们穿越千年矗立在街头之时,无疑会成为文化新地标,让更多人在这里收获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感。

非遗文化构筑的时尚圈

在离名人故居不远的地方,是锡城现代感的城市综合体,非遗的文化元素渐渐增加。无锡纸马的非遗传承人陶晓梦这个新年过得无比忙碌也无比充实,她的纸马在红豆非遗基地收获不同以往的关注热度。在红豆万花城非遗中心内,锡绣大师赵红育、惠山泥人大师喻湘涟的展品清晰陈列摆放,而留青竹刻、剪纸、壶内画、宜兴紫砂、宜兴青瓷等非遗项目的展陈成为商场最具文化韵味的亮点。一年前,非遗基地落户中山路红豆万花城,举办非遗公益体验、大师讲座、精品专场、非遗跨界融合活动共计260场,参与市民游客7万人次。以此为轴心,实体书店的标杆钟书阁、非遗大师的红缘阁、景陶工坊等一批文化项目辐射展开,纯商业实体成功向文化主题综合体转型。

非遗中心内的文化课堂,已经排定了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年画体验、剪纸创意体验、太湖船点体验、竹刻雅集等内容正在缩短市民、游客与非遗手作的距离,让更多人沉浸式地体验现代生活下的传统文化魅力。

倾听最无锡的城市声音

城市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是车水马龙抑或是人声鼎沸,是清晨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抑或是公园里人们的晨练音乐?现代与历史并存,才是最无锡的“声音”。

“下雨天,轻轻漫步街头灯火阑珊,想和你说声晚安。回头看,与你一起走过的崇安南禅,幸福温暖又简单。”

……

“巷子里,卖热腾腾小笼包的老人,弥漫熟悉的气氛。转过身,陪我牵手游逛的惠山古镇,懵懵懂懂的青春。”

最近,一首名为《梁溪故事》的歌曲在网上走红,原创音乐人肖斯塔说,用流行音乐的语言讲述城市故事,让年轻人串联起城市的感受。在他眼中,古韵与现代碰撞让创作人收获了无穷的灵感。

在音乐人眼中,最无锡的地方无疑是在南长街、清名桥。在这里,很多全新的理念正在被实践,全市首家景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南书房,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服务地点和服务时间上的限制,真正达成了“咫尺书香,随手可得,24小时不打烊”的文化地标之处;民谣诗歌节上,废弃的玩具仓库成为民谣与诗词的舞台,再融合优秀电影文艺片的放映、创意手作市集则让现场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空间。

而未来,12.8平方公里的江南古运河度假区将分为三大板块,南边为“清名水弄堂”,以南长街、古运河为重点,突出文化旅游;北边是“北塘老故事”,重温老无锡米市布市的繁华,突出休闲旅游;中间则是“龟背大都市”,依托市中心丰富的文化遗产、名人故居,突出遗产旅游。这三大板块一脉相连,又独具特色,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将作为无锡重要的旅游板块,逐步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迎接八方来客。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