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新兴科创名城建设提供澎湃动能?
前不久,扬州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会同扬州市财政局发放2019年度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资助资金,为助力企业复工达产提供资金活水。其中,3个双创团队分别获得300万元至600万元资助资金,87位领军人才分别获得50万元至300万元资助资金,152位优秀博士分别获得6万元至15万元资助资金,267位科技副总分别获得5万元资助资金。捧获资助资金的人才如沐春风,提振了创新发展信心。
2月底,扬州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会同扬州市人社局、科技局等多部门,面向全市开展2020年度人才、技术难题以及人才政策需求征集工作,聚焦自主可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323+1”产业集群发展,精准、全面、深入搭建产才对接平台,为推动新兴科创名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数据显示:2019年,扬州以“五坚持五提升”为统领,持之以恒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全年引进资助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116人、优秀博士147人、科技副总377人,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入选人数实现新突破,国家重点引才工程企业入选人数位列全省第三。近3年来,全市高层次人才每年新增四五千人,目前已达6.48万人,占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的7.6%。
“政府投入真金白银,干部作为真抓实干,人才‘引育留用’真情实感。在这里,我们和城市彼此温暖,相互成就。”从重庆来扬8年的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刘东北由衷点赞。
创谋机制
健全体制机制,舞好“指挥棒”激活“一池水”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
“人才工作抓得实、干得深,才能走得远。”2019年度扬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一位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大家共同研究确定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全市招才引智重点项目、市级层面人才教育培训重点项目等,新一年人才工作“路线图”更明确,实操性更强。
之后一年,扬州市始终履行党管人才职责,在“凝聚合力”上狠下功夫,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全力推进人才工作,积极打造人才沃土和创新高地。1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次人才办例会、多次人才工作专题协调会……“路线图”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施工图”。
“舞好‘指挥棒’,激活‘一池水’。”扬州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积极做好省对设区市党建考核和县(市、区)、功能区党政正职、领导班子考核中人才工作部分的考核,继续将人才工作纳入书记抓党建述职内容,持续开展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职能专项述职,各层各级抓人才主动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理顺。
有了制度依托和机制保障,扬州向影响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痼疾开刀,持续优化“2+N”人才政策体系。扬州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即为扬州《“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政策20条;“N”就是将人才政策20条分解成67个政策点,完善出台30个实施细则,涉及引进培养、作用发挥、资金补助、创业扶持等各个方面,去年还开展了驻扬高校院所人才专项政策调研,征集南邮通达学院、曙光光电、国家税务总局党校等22所驻扬高校院所政策需求。
为让人才工作既“增人数”又“得人心”,去年,扬州市还深入落实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市县乡千名干部结对联系千名人才,市党政领导带头,累计慰问近500名高层次人才、组织205名专家人才体检,扎实开展“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统筹制定市级层面人才培训重点项目20项,培训各类人才2000余人次,广大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创辟通道
强化产才融合,引聚“高精尖缺”双创人才
产业需要什么,人才招引就到哪里。2019年,扬州市不断强化产才融合,提升聚才精度,以扬州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科创企业为“主战场”,大力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才聚才质量向更优攀升。
2019年3月21日,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产业合作·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招才引智暨科技镇长团“两访三对接”活动举行。扬州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同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党委书记奚继兴现场商议细化落实人才政策,重点解决好高层次人才招引、购房安居、后勤保障等事宜,有力助推新兴科创名城建设“一号工程”。满满诚意,不禁让高层次人才心向往之。
过去的一年,一辆辆招才引智的“专列”从扬州出发,开往北京、天津、沈阳、长春、成都、昆明等地,扬州市开展“产业合作·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推介暨科技镇长团“两访三对接”活动的足迹遍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寻求优势资源进一步与该市开展合作。此外,扬州代表团还赴以色列、新加坡、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开展招才引智活动。
招才引智的“专列”,开进了企业的心坎上,越来越多的“科技移民”纷至沓来。东北大学会议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扬力铸锻总经理张岭双方签署《扬力铸锻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后,张岭深有感触地说:“政府搭建的引才平台,影响力、吸引力以及社会传播力,远非单个企业所能比拟。”
此外,扬州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还会同江苏省高投、扬州市金融监管局举办第二届GIFT长三角经济圈创新资本峰会,县(市、区)6场产业人才科技金融合作对接活动接连举行,近3000名金融大咖、创新企业家、优秀资本运营管理者以及专家学者齐聚扬州,探讨创新驱动,共话资本赋能。
2019年,扬州市还召开科技镇长团“团+组”工作现场推进会暨团员培训班,推动7个产才对接专家组精准服务7个重点产业、80家企业。征集制作2019年扬州人才需求手册,发布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需求264项、博士需求254项、高校毕业生需求777项。
创新模式
突出以用为本,创新模式培养一批“扬家匠”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近年来,扬州始终推行“外地招才引智+本地人才培养”双轨并行,一批批饱学、实干、创新的“扬家匠”不断涌现,为推动扬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去年5月9日,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经验交流会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莫元花代表全省乡土人才发言,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一行观摩扬州玉器厂、486非遗集聚区、熊立群名师工作室等现场点,并予以点赞。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交汇点。”扬州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扬州在全省创新育才模式,形成“院室区园”乡土人才工作法,帮他们完成从手艺人到产业人的转变。
去年10月,为期三天的扬州市乡土人才“三带”研修学院特种养殖、种植专题培训班引起强烈反响。“巧用子母塘,形成生态水体微循环系统。”作为主讲人,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高邮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大喜被学生们团团围住,求加微信、留手机号。
这样的乡土人才研修学院,在扬州已有三家。驻扬院校资源得以整合,现代职业教育同传统技艺传承“牵手”。截至目前,学院已培训“三带”新秀、能工巧匠、青年教师500余人。
去年,扬州市还深入实施市“英才培育计划”,组建命名两批次68家市级“名师工作室”,开展行业领域人才专题培训,组织开展“百名博士扬州实践行”“千名大学生看扬州”“才聚扬城”等活动,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基础性人才留扬创新创业。
创优环境
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完善人才“生态圈”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如果说事业发展的广阔平台是吸引人才的“硬实力”,那么扬州营造的服务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发展环境,则是更具感召力的“软实力”。
去年7月18日,扬州建成全省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看着园内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人才交流、科技教学等场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有炓不禁感叹:“‘人才要素’和‘公园体系’有机结合,这里一定会成为扬州吸引、集聚、服务、激励人才的一项创新工程。”
摄影 宋永根(资料图片)
近年来,扬州持续投入巨资,整合各类资源优势,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不断增强人才黏性。例如,从人才最关心的住房问题入手,扬州各县(市、区)、功能区全面开展人才公寓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为人才在扬安居乐业提供良好居住保障,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2019年,人才公寓达14.3万平方米。
“去年,扬州不断完善‘更专业、更精准、更温情’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牵引创新与发展。”扬州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扬州举办了“科创名城人才金融”合作交流对接会,打造助推人才创业的多元投入体系;编印发放《人才工作政策汇编》,发放“绿扬英才卡”,开展7期青年人才联谊交友活动等,营造出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
送政策、给平台、奖荣誉、造环境,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措施,使扬州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2020年,扬州将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五坚持五提升”总体布局,以提升人才工作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导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通讯员 扬人才 记者 赵天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