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无锡市政府副市长、江阴市委书记王进健带领江阴党政代表团赴苏州昆山市学习考察。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陪同考察。
提起昆山与江阴,不难想起每年的中国最强县排名榜上,两者常年位居第一第二名,领跑中国县域经济长达十几年。
有时候,两者常常处于同一个频率上,今年年初两市的市委书记双双调整,2019年GDP纷纷突破4000亿。
作为班中学霸前两名,常常被拿出来比较,但却各有特色,昆山外向型经济发达,江阴是制造业强县,可以说都是江苏经济的某一个切面。
江阴昆山互取哪些真经?
对标先进取真经,作为县域经济前两名学霸都交流了哪些内容?
在报道中,王进健表示,在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昆山提供了许多值得江阴学习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吴新明表示,江阴想在先、干在前的发展劲头以及在调整产业结构、助推企业上市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都值得昆山学习借鉴。
为什么江阴向昆山借鉴这些方面?
在科技创新上,目前昆山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86家,占苏州的五分之一。
其中,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为49.5%、20.3%和18.1%。3月27日,昆山面向全球发布1411项技术需求,计划总投入达12.5亿元。
与此同时,进一步鼓励企业紧紧瞄准自主可控发力点,大力推进产业共性难题技术攻关,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对外开放上,今年1-2月,昆山新增注册外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644.6%;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同比增长42.5%,率先实现经济突围。
其中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签约落户,李克强总理亲自致贺信,可以说是为昆山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加信心动力。
为什么昆山向江阴借鉴这几个方面?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江阴,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众多实践。
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6.08亿元,下降1.4%;第二产业增加值2042.02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923.02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9:51.0:48.1。
助推企业上市方面,江阴拥有“中国A股第一县”称号。
今年年初,江阴市迎来第51家上市公司——科茂新材料,江阴上市公司总数和募集资金总量双双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名。
3月17日,毅达资本与江阴市政府签署了《江阴市产业转型扶持专项基金》的合作框架协议,设立规模20亿元的江阴市产业转型扶持专项基金,专项为江阴市重点上市公司、集团企业稳定发展提供各类资源和支持。
这一次,两市学习的都是对方最突出的地方,可以说是真经到手。
TOP2最近有什么打算?
3月31日上午,昆山市践行“四闯四责”勇当“热血尖兵”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誓师大会召开。
勇当“尖兵中的尖兵”“排头中的排头”“先锋中的先锋”,这正是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对昆山的期许。
据悉,会上发布《“五争五最五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100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000元。3年完成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新增上市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3000家,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0万人。
可以说,昆山未来将在县域经济上继续探索和强势领跑。
而江阴对于这样的一个计划,暂时还没有消息。
不过,近日,昆山和江阴都召开与开放型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相关会议。
在开放型经济会议上,昆山既要争分夺秒抓项目,提升产业开放层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而且提高对外开放质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强化创新驱动促转型,壮大创新企业集群、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引入一流创新资源,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快推进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江阴今年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推动江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提高全市对外开放水平。强攻重大外资项目,树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发展转”的理念,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项目引进,抓好已落地项目跟踪服务和现有落户企业增资扩股,千方百计扩展信息源,大幅提升今年到位外资中新设项目比例。
在昆山市科技创新发展推进会,昆山将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聚力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地、聚力打造成果转化集聚地等,今年将力争全年净增高企514家、总量突破2000家。
在江阴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大会上发布的《“创新江阴”三年行动计划》中,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主体扩容、重点平台优化、高端人才引育、创新生态系统改善、创新治理能力提升等“六大行动”,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创新型县(市)目标任务,把江阴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创新驱动苦练内功、对外开放巧借外力”,这正是昆山和江阴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为第一第二名,在学习交流中,两市表示,今后继续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现更好发展,共同保持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
“苏南四小龙”都有哪些关键词?
如果把视线稍微拉远一点,被称作苏南四小龙的昆山、江阴、张家港以及常熟,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关键词,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内心。
“闯”字当头的昆山在昨日誓师大会上表示,谋求对接上海“全新一跃”,进一步精心打造对接、融入、服务上海的“桥头堡”;加快打通省际“断头路”,全力推动市域S1线对接上海轨交11号线建设,持续放大“同城效应”。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上,确保在“沪苏同城化”中“再领风骚”;台资企业是昆山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用活用好深化海峡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国家级平台。
“对照定位找差距”成为江阴近日的关键词,无锡市委书记黄钦指出,江阴各级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围绕当好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对标先进地区,查找差距、审视不足,清醒看到总量背后的质量效益差距、发展后劲差距、产业结构差距、科技创新差距、对外开放差距、营商环境差距、生态环保差距、城市建设差距......而前往昆山,可以说是“对标先进取真经”的第一站。
“跑起来,冲起来”,在张家港2019年度考核评优暨开放再出发项目提速年动员大会上,可以看到提速、加速度等词。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家港市委书记沈国芳强调,用张家港的“速度与激情”,全力打破相对固定的区域竞争格局。
据悉,张家港将滚动实施总投资440亿元的100个智能制造项目的建设,力争全年创建30家以上的省级示范生产车间。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氢能等5大新兴产业,确保2020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在规上工业中占比达到51.5%以上。
“常熟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夺回失去的位置”成为常熟的目标,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强调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历史地位,才能真正提升常熟的城市段位。
作为四小龙中的末尾,常熟的紧迫感愈发强烈,在近日召开的2019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总结暨作风建设大会,常熟确立了今年工作最鲜明的导向——围绕“三增三进”目标,落实“三个一”要求,不遗余力打好翻身仗,全力以赴迈出新步伐。
常熟发展要想上个台阶、上个档次,各级干部必须把开阔眼界作为推动落实的“第一道工序”。要打破惯性思维,不要老是和自己比、和过去比,要向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看齐。
未来,这些县域经济强县如何发展,1号君持续关注。
交汇点记者丁茜茜田墨池策划杭春燕
图片:江阴发布、昆山发布、常熟发布、张家港城事、视觉中国
微信公众号:江苏1号
(id:gh_3b06d4825686)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