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苑青青)清晨,邵伯湖上水汽氤氲,湖畔的沿湖村在水雾中若隐若现。这里是扬州唯一一个纯渔民居住的小渔村,200多年前,来自山东、河南、山西、安徽的村民循着河湖水道来此定居。打渔不如种田稳,这个“漂”在水上的村落一直是当地地理位置最偏僻、经济基础最薄弱的村庄。
渔民撒网 (受访者提供)
2015年,扬州的“乡村游直通车”开通,沿湖村搭上了这班快车,开始全面向旅游“进军”,一批特色渔家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
"小马哥”渔家乐门前荷塘 (受访者提供)
2016年,在退养还湖政策的号召下,有着45年“渔龄”的老渔民马长好退网还湖,决定不再围网养殖,他和返乡创业的儿子马明斌一起,利用老宅上的两间空房,做起了“小马哥”渔家乐。母亲和妻子“掌勺”,爷俩打下手,杂鱼贴饼、生爆土鸡、山芋粥……地道的渔家菜令城里游客频频“回头”。“既然发展得这么好,不妨再做大一点。”2017年,马明斌说服妻子把城里的房子卖掉,在老宅旁的空地上新建起一栋大房子。楼上是民宿,楼下作餐厅,房前铺木板,一池荷塘美如画。现在,渔家乐旺季月入七八万元。
马明斌的成功也带动了更多年轻人主动返乡创业。如今,沿湖村已有十多家渔家乐、民宿,集聚效应随之而来。回村的年轻人还抓住机会积极拓展“业务”,把村里的芡实、红菱、咸鸭蛋、胡虾米、湖虾粉等产品推广出去。
马长好 张浦励 摄
“以前围网养螃蟹,逢上风调雨顺能赚些钱,要是遇到洪水,就全都冲没了,‘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马长好感叹,“现在的日子安稳收入高,湖里的水质也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