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江苏省新沂市时集镇郝湖村,阳光普照着村庄里绵延连片的数千亩桃园,一棵棵果树在春日的润泽下努力生长,让人仿佛提前嗅到蜜桃的香甜。
村里的种桃大户王开志忙着在自家果园修枝剪叶,他说:“谁能想到,四年前,俺们村还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在政府带领下,乡亲们这几年种桃致富,村子大变样,只一年就摘了‘贫困帽’!”
重整资源,盘活蜜桃产业
郝湖村,曾经有段“辉煌”的历史。由于石英砂储量丰富,20世纪90年代,全村遍布着12家石英砂厂,上千名村民从事石英砂开采、运输等相关产业。
作为村里的致富能人,郝湖村党支部书记郝其选当年也曾投身浩荡的“淘沙”大浪。郝其选回忆道,虽然那段“淘沙”的日子让部分村民挣到些钱,但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土地满目疮痍。
2014年,由于环保不达标,12家石英砂厂被全部关闭。2016年,郝湖村被定为省级经济薄弱村。重压之下,村两委下定决心,要带乡亲们找到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村里先后组织干部和党员群众到山东寿光、泗洪石集乡等考察学习;又深入研究本镇农业产业,大量走访村民,最终选择了水蜜桃这一特色产业。
“郝湖村背靠小青山,土质肥沃,是种植水蜜桃的天然宝地。”郝其选说,选准水蜜桃产业后,村里利用200万元省专项资金与60万元帮扶资金,成立汇康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起以水蜜桃为主的800亩生产基地,让农户和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扶贫资金入股。
如今,郝湖村共有近7000亩土地用于发展水蜜桃产业,带动本村大量劳动力就业,每年可增加群众收入600万元。凭借“水蜜桃产业+股份合作社”扶贫新路径,2017年,郝湖村全村水蜜桃产业及延伸产业链产值达8000万元,摘下省级经济薄弱村这顶“贫困帽”;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一跃成为集体增收明星村;2019年,全村185户48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力争今年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12000元以上。
在村内昔日占地100余亩的石英砂厂集聚区,荒凉的景象与附近生机勃勃的果园形成鲜明对比。郝其选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计划利用这片废弃地新建一个可存栏数百头的规模养牛场。“蜜桃产业只是第一步,我们还盘活了二七干渠两侧的408亩闲置土地,用于种植美国山核桃,目前该产业面积达1200多亩。未来,村里还将探索更多富民产业。”
鼓起腰包,村民换了活法
眼下正逢桃树坐果期,园子里活不多,郝湖村种桃能人李金平独自就能打理自家的果园。
“这是‘沙红’、那是‘突围’,还有黄桃。”走在园子里,李金平对桃树的品种如数家珍。“家里一共8亩地,以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下来收益不到10000元。”2014年,李金平的丈夫因心脏病骤然离世,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一下没了顶梁柱,还欠下30万元外债,我一人带着两个孩子,那两年的生活暗无天日。”李金平回忆道,就在那时,村支书郝其选主动找到她,帮她想出路。
2016年,在郝其选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李金平顺利申请到10万元妇女创业贷款,承包了20亩地开始水蜜桃种植,成为村里的第一批种桃大户。凭着踏实苦干,去年李金平的桃园盈利20多万元,她还清所有债务后,还把自家的住房修葺一新。
近年来,郝湖村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选择返乡创业。“以前家里住的是瓦房,这两年新建了楼房。”34岁的郝湖村西姜庄村民郝尚书之前在上海从事水果销售,几年前,他听闻家乡转型发展,回乡承包了50亩桃园。他说,返乡后生活很充实,如今还担任着村里三丰合作社负责人,带领20多户水蜜桃种植户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不久的未来,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蜜桃,更是甜蜜的生活。
留住乡愁,建设美好家园
桃花红了,村民富了。郝湖村西姜庄内,村道硬化整洁,每隔几米便设有路灯,村民们新建的小洋楼错落有致。
“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的做法,不仅让郝湖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也为其乡村建设探索出了新路径。结合本村土质、气候,村两委发动群众把公共绿化与自家的菜园子结合起来,每家每户都种上几株桃树,同时村里统一栽种石楠、冬青等,保证村庄一年四季常青。
郝其选介绍,村里这两年加大公共空间治理力度,节约出集体土地320亩,用于建设文化广场和栽植绿化。“每年桃花盛开时,全村近万亩桃花浑然一体、美不胜收。”2018年,郝湖村被列入徐州市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2019年,被评为“徐州市最美乡村”。
“围绕农文旅相结合,未来郝湖村将和全镇产业发展更加紧密配合,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农业旅游观光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农村增收富’的‘桃花源’;同时对水蜜桃产业园等旅游资源进行提档升级,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郝湖看桃花、品蜜桃。”时集镇党委书记陆波说。(供图 康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