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前沿丨“姿正腔媛”走过一年
2019-12-31 07: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019年3月8日,我们成立了全国首个女评论员工作室——“姿正腔媛”工作室,希望以“她眼”观时事热点,以“她说”发独到之言,展现文字之美、理性之美和思辨之美。

  近一年来,工作室聚焦国内省内政经和思想动态,策划四组访谈,参与九个系列评论,瞄准现实问题,发出了百余次声音。数字不能代替成长,但成长一定是数字积累而成的。

  本期前沿版策划推出“姿正腔媛”工作室年终盘点,以四季为主题,按照时间轨迹,回望这一年我们走过的足迹。也借此审视如何更好做好引导舆论的“主力军”、能征善战的“轻骑兵”。

  春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姿正腔媛”工作室早已先期行动。

  春节期间,工作室推出特别策划“八字八画贺新春年度汉字拜大年”,在新媒体平台策划方面作了一次有益探索:挑选出“稳”“实”等八个年度汉字,以“漫画+书法+评论”的形式,立足创意设计、融合传统文化、把握时代脉搏,在字画辉映中凸显节日的喜庆,在情理交融中提振精气神。

  清明节,工作室推出“萌娃读诗寄清明”新媒体栏目,以缅怀先烈、祭奠先烈、赏春踏青三个主题,请“小小萌娃”——工作室的“编外人员”朗诵清明诗歌,评论员妈妈解读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传统与现代交织,厚重与童趣相映。

  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阅读,关乎个人成长、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我们该怎样看待阅读新变化,又该如何更好阅读,女评论员们剖析读书“速成指南”的弊病,重拾城市被遗落的书香,发出读书应该成为孩子们“诗意海洋”的慨叹。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名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母亲节里,“姿正腔媛”祝福伟大母亲的同时,也在思考母亲节的意义在哪里,如何做不焦虑的妈妈,社会又该为妈妈们做什么。这三个话题温情而又理性,祈愿天下母亲都能心怀暖阳、明媚绽放。

  夏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热烈而美好的夏天到来。

  “六一”儿童节里,女评论员们也在思考身边的这些现实问题——如何让每个孩子入好园,什么是最好的“成童礼”以及我们该向孩子学什么。这些话题涉及孩子们的成长,更关乎社会的关爱。

  今年端午节恰逢高考,工作室抓住这个时机,分别邀请中学校长、大学校长和家长以视频的形式寄语广大考生,围绕“吃五红”“品米粽”“赛龙舟”三个节日习俗,表达对考生的祝福、对传统的敬意,再次丰富了新媒体平台的“节日板块”。

  7月,省委书记娄勤俭一口气提出“九个有没有”,理性深刻,发人深省。工作室连续推出9篇“问问‘有没有’ 想想怎么干”系列评论,深入剖析关键词,对共性偏差和误区抽丝剥茧,推动解放思想向深处拓展,获中宣部新闻阅评专门表扬。

  8月,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即将迎来一周年,工作室特邀长江学者、智库专家分别围绕“哪些人要搬”“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房子怎么建”“如何稳得住、能致富”,推出“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系列访谈,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为更好做好下一步工作建言献策,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同样在8月,工作室有了新突破,结合“推行‘垃圾分类’”的系列评论,女评论员们的AI虚拟主播播报上线。这是工作室与技术部门的一次合作创新,主播播报短视频亮相新媒体平台,独特的形式、甜美的声音吸粉无数。

  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丰收的季节里,“汲取精神力量,献礼70华诞——追寻共和国精神江苏谱系”大型全媒体采访报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女评论员们先后前往省内外实地探寻走访,查阅大量资料,梳理历史脉络,专访专家学者,精心采写稿件,围绕“周恩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雨花英烈精神”“苏商精神”“王杰精神”和新四军“铁军”精神等,推出系列策划,共推出7期整版报道。这也是工作室深入锤炼“四力”的重要体现。

  重大传统节日,总少不了“姿正腔媛”的创意策划。中秋节赏月团圆,有许多名家散文佳作。在新媒体平台上,女评论员围绕文化、消费、家国情怀三个主题,选取三篇中秋名家散文配音朗诵,让中秋佳节有声有色有韵。

  这是江苏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10月,工作室深入解读江苏“入群”自贸区的意义与影响、政策与举措、远景与期望,快速连线对话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市领导,就抓住新机遇、谋划新发展第一时间发声。

  冬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殷切期盼。“五年答卷”交卷之际,工作室提前谋划,聚焦“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主题,女评论员们拿起话筒,走进演播室,以对话专家学者的形式,以数据支撑、用事实说话、用理论阐释,讲成绩、话经验、谈建议,在全省掀起一轮宣传热潮。

  高校食堂是否应该对外开放?“逃避式”考研,该怎么看?“考研直播”是励志还是作秀?30万年薪招中小学教师,值不值?……这一年,我们聚焦热点话题,组织“姿正腔媛”1对1,就某一话题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除了“两人PK”,还有“三人谈”:拿什么破解“暑到难”?代吃代喝服务,“代”来什么?……不同角度,女评论员们火花激荡。这一年,我们还策划了“教育三问”“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写给‘毕业季的你’”“推进科技创新”等系列评论,获得广泛好评, “她们”的声音发得更响、传得更远。 文/魏晓敏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