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思想周刊·政声】担负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使命
2019-12-17 07: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刘伟冬

  “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包括人民对接受更好的艺术教育的需要。如何在新时代办出人民满意的高等艺术教育,这是我们要主动思考的新问题。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要站在“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在艺术教育的理论层面和实践过程,包括溯清本科教育本源、整合艺术学科布局、创新专业学位建设、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从而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高等艺术教育需要学术传统、学术积淀的梳理集成,因其地域、初创及发展的历程不同,凝练出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是艺术大学最为顶层的设计和发展战略规划。定位准、方向明确,艺术学科建设就能事半功倍、优势明显,反之就会在错误的方向上丧失先机、在同质化的学科竞争中难以突破。学科师资队伍的遴选和建设,如同一个支点下的重心,师资队伍强、富有艺术教育经验、正确的学科布局,艺术人才培养的层次就会卓尔不群,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声誉会得到切实提升,形成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即以一流学科为引领,培养出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为社会文化繁荣发展履践使命。

  对艺术教育的质量评估,应该着眼于“一流艺术学科”的深广涵义,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去衡量贡献大小、价值呈现;在传播和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宽广场域中评价担当厚薄、功过成败;在文化自信的坚定与推进中去展示成果、评判质效;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去比拼“软实力”、衡量“高水平”,这样才能为建成“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科,营造更加富有生机、符合艺术规律的建设环境。

  南京艺术学院从2013年开始,对研究生培养方案施行改革,将所有实践类专业方向统统归置为“专业型”,只有纯理论研究的专业方向被保留为“学术型”,这样改革的依据是现代社会艺术生产的消费需求,即“艺术生产”与“艺术理论”之间的比例应该大致是70%和30%的关系。70%一定是在实践层面上的艺术人才,他们所生产的艺术成果应该体现在作品和舞台上,为国家人民“歌”与“舞”、为这个时代“鼓”与“呼”;30%致力于艺术领域的理论研究,由是观之,艺术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方向才不至于舍本逐末,更符合未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充分强调了美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美育育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功,也深刻阐释了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那就是“立德树人”。所谓“立德”就是要德育为先,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树人”就是要在通过教育,使他们在学养上更加完善、艺术技能上精进卓越,这显然赋予了艺术教育更为深广的意义和功能。

  强调以上观点,是因为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中,往往容易把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甚至简化为“唱唱歌、学画画、跳跳舞”的音美课。但是,艺术教育所包含的绝大多数专业都相对集中在技能技巧的训练层面上,是形而下的;而美育是绝对的“形而上”,包括价值观引领、世界观涵育,是一种“大道不远人、袭我以异香”的思想和灵魂教育,也是指向“道技合一”与“德艺双馨”的终南险径。

  美育育人,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美育基本知识,将中华美育精神贯穿于艺术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好“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而且应该开设各类艺术理论课程或艺术欣赏课程,以提高艺术教育人才的艺术修养和美育理论素质,这也就是说,“课堂思政”并不是要把“思政课堂”的内容在各类专业课上去进行简单重复,而是在专业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把知识、技能所服务的目标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学生知会这些技能和知识的正确用途,在课外活动中广泛自觉地实践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应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人类谋福利,而不仅仅追求自身的经济富足”。这些目标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实践,需要大学履行自身的使命,制定出严谨的教学计划和组织实施方案,同时加大教学投入和执行力度,让美育和艺术教育水乳交融、美美与共。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