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论从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构建,还是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切入或发力,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基础在精准识别,先做判断题,再做选择题。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落到具体村或村庄,不能停留在口头或泛泛层面,要“一乡一策”“一村一举”“一庄一法”。截至2017年底,江苏共有68个乡,同级镇758个,街道458个,共有14462个村,分到13个设区市,最多的徐州市有2042个村,最少的南京市只有283个村,具体到县(市、区)和乡镇,数字则更小了。所以,要拿出精准扶贫的精神和干劲,五级书记一起抓,上下联动,对每个乡村从人口规模、产业特色、文化底蕴等各个方面进行梳理、识别,判断每个乡村采取的振兴路径,选择工作时机,确定每个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模式策划,先有策划,再做规划。目前,国家、省、市,甚至县都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宏观层面思路比较明确,但在具体到每个村时,还需要措施具体、能够落地,还要有个操作性规划。但在做这个操作性规划之前,一定要进行策划,构建商业模式。策划与规划不同,策划要解决的是市场分析、总体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创意营销、运营模式、创收回报等发展的“灵魂问题”。确保产出的东西符合市场需要,既产得出,也卖得掉。一个乡村要振兴,必须有产业,产业要兴旺,必须进行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功能拓展、融合,否则产业就难以兴旺,这也是中央将产业兴旺放在乡村振兴首要位置的应有之义。目前,大多乡村的产业可能都是农业,而农业要兴旺,在巩固其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就要尽可能挖掘农业景观、文化、科普、教育、康养、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通过产品创新创意、业态创造组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把二三产的利润尽可能留在乡村,留给一产的农民。种小麦可能不挣钱,养猪人可能会亏本,但卖面粉面条、卖猪肉、卖肉包就会有比较好的效益,这就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要义所在。
推进乡村振兴核心在政策创设,既要政策分类作用,也要统筹集成使用。抓粮食安全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把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政策,通过政府主导,用行政力量巩固落实好。而乡村振兴关键在培育特色产业,即使有的乡村选择粮食作为产业培育,也要将重点放在粮食产业链的延长和粮食产业功能的挖掘上。这就要求乡村振兴的制度设计,应该首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辅以政府引导,利用社会力量,将资金、政策、资源围绕乡村振兴集成使用,改变以往抓农业生产、农村建设“条线各自下达”为“源头集成下达”,使每个乡村对资源和资金总盘子做到心里有数,并作有计划一揽子安排,蓝图既已绘就,只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和足够的历史耐心,乡村一定会建设得更美好,也一定会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在科技创新,动力在科技创新,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已经从早期经济社会发展边缘日益走近中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主要驱动力量。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技术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新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上。省农业科学院大力加强学科调整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积极招引人才,2017年专门在园艺所花卉学科的基础上组建休闲农业研究所,主要从事休闲农业理论、休闲产业和业态创意设计、休闲产品和服务研发、休闲文化挖掘利用等研究,在传统的农业“吃喝”功能基础上,大力拓展“玩乐”功能。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乡村振兴对科技正迸发出巨大需求,农业科技也正在展示无限的潜力。
(作者为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