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前沿丨“强富美高”:新起点新征程新实践
2019-12-10 07: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的话 12月5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共同主办的“‘强富美高’:新起点新征程新实践”专家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专家研讨会一方面对“强富美高”五年答卷系列采访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也对“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怎么建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本期“前沿版”精选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本版配图 魏晓敏摄

  “强富美高”重在补短板

  周文彰

  江苏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9.2万亿元,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位。江苏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强富美高”,然而显著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

  江苏下辖13个地级市,以长江和淮河为界,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板块,南北发展差异较大——地区GDP、财政收入差异大,经济发展差异必然带来分配收入、教育投入、文化建设、民生水平等各方面的不平衡。因此,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要着力补短板。

  第一,确立“补短板”的战略思维。要把握率先发展与“补短板”的辩证关系。江苏早已形成“补短板”的思路。例如,编制2019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时,注重把握“四个突出”:突出创新发展、突出实体经济、突出补齐短板、突出民生导向。其中,后两个“突出”重在“补短板”。例如,江苏发布苏北振兴计划,省政府各部门出台支持苏北振兴的项目、资金、人才等各项政策措施,都是着力“补短板”的实际行动。例如,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更多安排在高速铁路、机场、过江通道等基础设施,更多安排在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补短板的民生项目,重点支持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保、社会民生、能源等项目建设。

  第二,制定“补短板”的战略目标。要细化“补短板”的具体领域和项目。要作为专项工作,认真排查和列出各地区、各领域的“短板”细目。要对“短板”的家底心中有数,否则,若干年后,“短板”还是“短板”。要进行区块排查,即省级的顶层排查、各市的中层排查、县市包括乡镇的基层排查,还有农业、医疗、教育、民生等领域的纵向排查。聚焦重点片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体,全面排查解决低收入农户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要拿出“补短板”的硬措施。要全面落实“富民33条”政策措施。支持苏北高铁建设,支持连云港战略支点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加快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和78项重大工程行动计划。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8个千亿元级产业规划,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苏北振兴,扎实推进苏南苏北共建园区建设,加快改善苏北农村住房条件。特别是,要激发“短板”地区和领域的内在动力,这就是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第四,制定“补短板”的时间表。没有时间表,就没有硬约束。时间表是“补短板”的举措得以落实、目标得以实现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监督。关于补齐农村短板,江苏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村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8%等,这些都是“时间表”的典范。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牢牢把握多重叠加战略机遇

  桑玉成

  面对当前多重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江苏如何把握,是关系到江苏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作为一个在江苏成长、一直关注着江苏发展的读书人,我认为,把握好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江苏定位。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既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起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江苏需要考虑作为一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相对发达省份的发展定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也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尤其是,根据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判断,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后,江苏如何提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在这方面,江苏可以而且有条件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长三角一体化实质性推动中的江苏作为。日前国务院已经正式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江苏在一体化进程中如何作为,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考验。

  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江苏贡献。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部署,在这一进程中,江苏该如何贡献?根据党中央的要求,江苏在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方面,首先要搞清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哪些是需要坚持与巩固的,哪些是需要发展与完善的,哪些是需要遵守与执行的。我们注意到,全会的决定在阐述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时,提出了宏大的目标和愿景,也提出了原则性的方略和举措。但同时,需要“发展和完善”的空间还很大。尤其是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次体系”领域,其实中央也希望地方积极探索,取得经验。这些“次体系”包括省及以下地方政府的治理体系,包括了诸如基层社会治理、干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具体的制度结构。在这些方面,江苏可以积极探索,创造经验。

  (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

  抓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

  成长春

  当下,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进入应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

  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第一,要摒弃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从发展源头稳定绿色发展方向。要以绿色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通过对资源环境损失价值的关注实现各地对粗放发展模式的反思。第二,要推广和完善绿色发展评价。应在市级层面依据各市具体情况重新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同时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调整完善评价指标和手段。第三,要完善税收倒逼机制。应进一步提高企业排污的纳税成本,促使企业主动选择治理污染而不是缴纳环保税,同时,根据各细分行业的边际治理成本,对高污染行业征收高税率,对低污染行业征收低税率。第四,要重视规划引领,落实“多规合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要协调市场与政府关系。第一,要完善绿色发展价格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和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污水处理费、固体废物处理费、水价、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收费政策将向环境企业倾斜,创造更加有利于环保投资、营运的环境。第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借鉴丽水经验,坚持“点绿”成金,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构建梯度递延的改革体系,通过健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生态制度供给体系、创新生态服务互惠模式,推动江苏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调节、服务及文化、制度政策设计等方面的先行探索。第三,完善奖励机制,鼓励低碳技术创新。第四,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利用政策制度规约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和效用逻辑。

  要用法治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要建立法制保障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筑牢生态屏障。第二,要提升司法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能力。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外脑”人才库,邀请林业、水利、环保等领域专家参与环境司法,实现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第三,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第四,要提高公众参与度。可借鉴长株潭试验区经验,向社会公开招募“民间河长”,对“官方河长”进行监督,对暴露的重大环境问题的处置情况实行跟踪反馈。

  此外,新常态下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需要深入研究重点制度及其实施机制的衔接与配合,发挥制度体系的效益而避免制度“碎片化”。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产业培育要重视“从1到N”,更要重视“从0到1”

  林 康

  按照“为全国发展探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江苏应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要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制造业是重要的实体经济部门,服务业中大部分也是实体经济部门,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同等作用。实际上,服务业发展得好,对制造业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比如,“十五”末到“十一五”期间,我省大力发展服务业,制造业占比虽然经历了由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但制造业的规模和质态保持全国领先,实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因此,不能狭隘地理解制造业占比,占比低不能说明制造业不重要,应该更多地考察制造业提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更加重视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从传统的发展思路和路径来看,我们比较关注产业规模扩张,推动产业发展“从1到N”成效明显。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和路径,建立“从0到1”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增量”。与之相应的,不仅要招商引资,更要加强招才引智,大力推进“双创”,培育产业的根植性。

  更加重视产品结构调整。一方面,更多地发展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消费者的挑剔,使得生产企业时刻把产品创新放在首位。而生产面向中间产品、配套产品的企业,生存和竞争的压力相对较小,容易导致“小富即安”。另一方面,更多地把眼光放在产品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只有落后低端的产品,没有落后低端的产业。从关企业、停产业向调整产品转变,以产品先进性作为衡量标准,低端产品要坚决淘汰,市场认可的中高端产品要加强环保、安全等能力提升。

  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产出效果极其重要,其收益往往大于投资于物质资本的收益水平,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投资占比高达75%,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

  更加重视省级统筹谋划。比如,在新兴产业中有9个设区市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全部上马,势必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是由市场决定的,但空间布局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省级统筹,应在项目要素保障方面采取差别化的政策。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打造升级版“平安江苏”

  薛宏伟

  我国的平安建设从江苏开端,“平安江苏”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中,以高质量平安建设为主体的公共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在“强富美高”新征程中,高质量平安江苏不断深化,现代化公共安全持续向好。一是有效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实践中,全省公安机关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不断深化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争,确保了全省政治社会大局稳定。二是坚决遏制犯罪高发态势。近三年来,江苏的治安形势出现发案总量和重大案件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和破案率不断上升的良好局面。三是不断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全省重大安保活动平安有序,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和消除在萌芽,社会新业态出现的治安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以技防城为主体的社会治安防控圈基本建成。四是积极打造服务民生平台。全省公安机关树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和不但使群众享受便捷服务而且更有尊严新理念,开通了大量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已经上线的一网通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可以提供548项服务,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了新平台。目前,自助服务、智能服务、集中服务正成为常态,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成为现实,网上办、刷脸办、自主办成为亮点。

  平安中国建设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在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征程中,应以更高质量的平安江苏建设为牵引,为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平安的环境。以创新现代化治理模式为先导,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并由过去的治安风险防控向安全风险防控转变,同时,加快公共安全的共建共治共享,如将一些互联网企业遏制网络犯罪的手段与公安机关的组织管理有效融合。以打造升级版平安江苏为根本,在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公共安全、服务民生诸多领域,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治理措施,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动员组织群众和社会参与,使平安江苏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风景线。以建设大数据智慧公安为基础,通过数据赋能为建设应用提供新动能,围绕泛感知、云通联、智应用建设智慧城市技防升级工程,汇聚各方资源,实现公安工作的智能化。以营造公正性执法环境为保障,继续深化扫黑除恶,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不断优化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增强公安机关执法的公信力。

  (江苏警官学院副院长、江苏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建设“制度型开放”高地

  张二震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加快推进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推动二者相互促进,是江苏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抓手和现实路径。

  江苏如何加快建设面向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交汇点?从支点构建方面看,支点构建既包括内部支点也包括外部支点。内部支点建设上要着力提升连云港支点地位。为此,需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支点载体建设,如上合组织物流园等;二是加快发展高铁等交通建设,发展交通枢纽经济,改变在交通上被边缘化的现状;三是进一步明确支点建设的重点方向。外部支点建设上要着重以国外园区和沿线大型项目为依托。

  从平台搭建方面看,重大的开放必须要有大的平台。江苏自由贸易区已经获批,应以此为平台加快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特别是江苏自贸区的连云港片区,在地理位置上本就属于“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极和全面复制已有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体制和做法的同时,要以更大勇气的改革和探索精神,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能够更好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制度安排。

  从完善政府服务看,要大力提升政府资源和服务的整合能力。一是统筹驻外机构力量。加强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外事办等部门之间的协作。二是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省州的合作与优势转化。三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园区招商的组织协调。

  江苏应抓住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将江苏自贸区打造成制度型开放的高地。第一,加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施,尤其是在自贸区内进行有效探索。一方面要根据实践需要,进一步缩短负面清单列表,另一方面“负面清单”的管理,必须与消除隐性壁垒同步推进。第二,在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加快实现新突破。第三,密切跟踪国际经贸规则的高标准演进新趋势,并以此为目标导向倒逼自贸区内乃至省内改革,建立和系统推进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改革机制。第四,在营造亲清政商关系方面出新经验。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服务能力,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关键抓手,着力破解“材料多、环节多、盖章多、收费多、时间长”等症结和问题,全力打造简单便利的集成改革体系。

  (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开放经济首席专家)

  以大数据推动智慧江苏建设

  朱春琴

  江苏积极推动数字江苏建设,通过一系列改革调整,江苏政务数据共享体制不断完善,形成了顶层推动、上下协同、有力衔接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接下来,将进一步统筹谋划“数字政府”“智慧江苏”顶层设计。省政府已成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下设6个专题组,统筹推进全省政务信息化和大数据建设。按照《2019年政务信息化和大数据发展工作要点》(苏协调办〔2019〕2号),将按照全省一盘棋、一张网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我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性文件,分阶段、分目标持续推进建设,统筹建设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业务应用体系等“四横三纵”的政务信息化和大数据发展体系,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一是推动云化基础能力建设。优化升级电子政务外网,完善电子政务内网,搭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建成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政务大数据云平台,打造“1+N+13”政务云平台支撑体系,为各部门提供计算、存储和灾备等基础环境和服务。二是推动云优先能力建设。全面推行云优先战略,加快各级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平台迁移,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服务支撑、安全保障等共性基础资源集约共享。三是推动自主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有效落实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制度,全面采用安全可控的基础软硬件产品,切实保障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开放的环境中强化自主创新,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有序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一是构建优化全省一体化共享交换体系。二是强化目录和清单机制。建立全省统一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编制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监管事项目录清单、“不见面审批(服务)”信息共享责任清单等三清单,围绕“一网通办”“互联网+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等需求,按目录和清单加快推进数据汇聚,加快建设6大基础信息资源库,落地一批、解决一批、见效一批,从高频向中频、低频延伸,加快满足办事事项数据需求。三是提供高质量共享服务。全力推进数据共享,解决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中的困难问题,实现政府上云、数据上云,以大数据推动智慧江苏建设。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兼职研究员)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