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智库丨让明清黄河故道文化绽放光彩
2019-11-19 07: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裴彦贵  
1
听新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从公元1128年到1855年,黄河在豫鲁皖苏大地上奔流727年,留下了一条横亘东西、通向大海、长约730公里的明清黄河故道(以下简称故道)。这条故道既是一条天然河道,也是一项杰出的人造工程。它同都江堰、大运河一样,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当前,应积极用好用活故道资源,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

  在摸清故道文化遗产家底上共同发力。故道时空跨度长,流域面积广,遗产类别多,文化价值高。我们打造文化故道,首要的任务就是开展文化遗产大调查,动员组织沿线各地力量,实施拉网式普查登记,对故道沿线的文物古迹、水工设施、历史街区、古村古镇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故道历史、故道文学、故道艺术、故道名人、故道故事、故道风情,特别是故道精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全面地挖掘研究整理,分门别类逐项搞清楚故道文化遗产家底。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故道文化遗产丛书,这是一项故道文化保护的基础性工程,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好事!

  在挖掘故道文化精神内涵上共同发力。围绕故道文化传承,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故道文化精神内涵挖掘研究工作。可通过召开故道文化精神专题研讨会等方式,组织更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维度深入研究,提炼概括出更加贴切、得到公认、易于接受、便于传播的故道文化精神,把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时代价值挖掘出来、阐释出来,推动故道文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动力。

  在打造故道文化形象上共同发力。通过编写一批故道文献资料图书,创作一批影视、书画、歌曲等文艺作品,举办一批民俗文化周、美食节、书画摄影大赛等文化展示传播活动,组织一批巡演、非遗项目展示、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各类活动,抢救保护一批故道非遗传承人,规划建设一批故道博物馆、主题馆、遗址公园、文化公园,创建选树一批故道名城、名街区、名河段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还可以创新打造一批运用AR或VR技术的网上数字博物馆、专题互动馆、个性体验馆,通过IP开发等现代传媒方式,在保护历史遗存、深度挖掘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展示故道文化价值,讲好故道故事,充分彰显故道独特魅力,推动故道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延伸拓展。

  在推动故道文化申遗上共同发力。故道一有世界独特的自然景观。由于黄河善决善徙善淤,从上游携来巨量泥沙,使得下游河床不断抬高,通常高出附近地面3—6米,有的河段高达8米,成为世界罕见的“地面悬河”。二有人类杰出的堤防工程。为了锁住桀骜不驯的黄河,使之免于泛滥成灾,明代官员潘季驯组织5万民力,历时16年,修筑了一条底宽100米、高达13米的黄河大堤,至今河南商丘境内长达134公里的大堤仍然高高耸立,其他地段的黄河大堤也都基本完好。这是人类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的杰作,被专家誉为“水上长城”。此外,还有众多遗存的文物古迹、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申报条件。我们应当形成共识,增强信心,积极为故道申遗鼓与呼。

  在加强故道文化合作上共同发力。把故道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故道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负责制定统一规划纲要并组织实施,突出以文化为引领推动故道地区协调发展,把保护传承利用故道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打造文化故道、生态故道、旅游故道,推动故道沿线区域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故道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专项规划,故道沿线4省8市应承担主体责任,各县(市区)应承担直接责任,故道政协联席会议应充分发挥作用,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以文化遗产、河道水系、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故道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模式。

  (作者为明清黄河故道县市区政协联席会议第三届执委会主席,江苏省响水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