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记者 杨月)苏州作为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苏州园林更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城的“苏”让长三角“家在江南”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们,着实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柔情似水。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至今文人墨客争相为苏州提笔赞美,多少旅人为它驻足停留,苏州的“苏”式文化不仅体现在美丽景色中,更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一步一换景的苏州园林、光影几何装饰的博物馆、吴侬软语的昆曲都“苏”入人心。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移步换景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漫步园中,感受美景,放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姑苏古城年代,让自己也温柔了起来。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主任、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说:“园林的精致,是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苏州园林的美能让人沉浸式体会到文化的精髓本质”。
拙政园的美,是历经几百年来的精心打造,苏州博物馆的惊艳是现代感的展现,是光影和几何元素的巧妙碰撞组合。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光影魔术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也是贝聿铭的归国收山之作。贝聿铭的设计,既有着现代极简风的干净利落,又处处体现出苏式的传统风格。
自2008年对公众免费开放后,苏州博物馆以弘扬优秀文化和服务社会公众为己任,力求各项工作“有利于传统文明、地域文明的传承,有利于城市形象、城市品位的提升,有利于百姓的文化享受、社区居民的民生需求”。
在苏州大街小巷,处处都能听到悠扬软糯的唱戏声,那便是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优雅高洁般存在的“昆曲”。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近年来,昆曲的发展也越来越倾向年轻化,爱听戏的不再是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听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诞生,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戏曲观众的年龄变化也体现出了“苏”式文化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演员吕福海说,“我们昆曲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考虑当代观众的需求和审美喜好,不能只考虑昆曲内容表达的层次要求,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