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政务短视频,使政务服务和宣传更接地气、更立体化,获得了舆论普遍支持和网民点赞。2018年,南京各党政机构积极探索信息传播新渠道,纷纷入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利用其传播优势推动舆论宣传工作。
南京政务短视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传播爱国、奉献等精神导向,展示政务业务,同时坚持贴近网络、贴近青年、贴近生活,推动导向好、接地气、正能量的优质政务短视频实现全网覆盖、全屏幕覆盖。“温暖宁”系列覆盖全网。搭建“宁”系列全平台传播品牌,其中暖新闻视频品牌《温暖宁》,将在南京发生的“正能量、暖故事”通过短视频进行传播,被央视新闻微博、人民网微博等转载,全网阅读量破10亿。多元化产品遍地开花。既有常态类的宣传片,又有当下爆款vlog,还有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小视频,更有符合当下热点的快闪产品等。主旋律宣传覆盖全域。生动记录南京在推动“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鲜活场景,多层面多角度认识南京崭新形象,作品涵盖美丽古都、非遗传承、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
政务短视频与社会、个人短视频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位、功能、内涵和特殊要求,点赞之余也要看到,对当前这股“官视频”热,还须多几分“冷思考”。一些政务新媒体定位模糊,忽略了关键的“政务”,短视频“含政量”比较低,有的为了追求流量,盲目发布与自身形象不符,过度迎合受众的视频,将严肃政务内容“娱乐化”;有的发布的内容宽泛,追求“大而全”,没有做到与本单位形象高度契合;有的为了吸引用户关注和流量,发布与所处领域完全不相符的搞笑短视频。在内容生产方面,有的政务短视频缺乏整体筹划,没有运用新鲜表达,导致“千篇一律”“削足适履”。还有的官方短视频号发布的内容与“两微一端”内容相互割裂,没有处理好图文与短视频之间的关系,没有通过各类平台联动覆盖所有受众,也没有通过各类政务短视频公号和其他相关新媒体同步传播,“单打独斗”导致传播效果一般。
打造优秀政务短视频,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政务属性是第一属性,要以塑造政府形象为主要发力点和突破口,明确自身定位,依据所在地区、行业特点,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树立政务形象,弘扬社会正能量。像网警发布的防诈骗警示视频,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效果,也能让用户有收获,寓教于乐。通过一些案例分享、警情通报类的短视频,能够起到现场说法和形象展示的作用,摆脱以往“说教”的灌输形式,既展示出政务单位与固有印象不同的一面,同时让网友感受到接地气的亲切感,更好地传达正确价值观。
拓宽政务短视频信息服务。短视频具有传播快、受众广及人工智能推荐、海量内容分发等优势,攻占政务短视频这块“高地”,可进行广泛的渗入式宣传,填补政务发布新媒体矩阵的缺角,提升“网络口碑”,在良性互动中倒推治理手段、舆情回应策略的不断改进。通过获取民众需要、回应公众困惑、解决民众问题,科普专业知识、还原事件现场、解读相关政策与开展主题宣传,建立政务服务的新形态。政务短视频,既能丰富短视频平台上的优质内容生态池,也会对良莠不齐的劣质内容形成挤出效应,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氛围。
建立政务短视频全域联动。联合属地政务微信、微博及开设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上的政务新媒体形成矩阵传播,激发政务新媒体发布平台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与中央级新媒体沟通合作,分条线加强推送,联合社会有影响力的政务短视频公号进行宣传,形成社会联动效应。在垂直领域扩展,联合全国系统单位、相关部门进行传播,比如公安部门可以联合全国公安系统传播,建立全国有影响力的账号联盟。积极入驻短视频平台,借助平台影响力达到“1+1>2”的效果,运用差异化优势,打造个性化特色短视频。
聚力政务短视频创新突破。在短视频深度融合推进中,“短视频+”成为推动内容传播、构建垂直社群的利器。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与图文、直播、VR等连接,成为一条互动传播链。通过直播活动、互动话题等方式邀请网民参与,提高话题传播热度和参与度,同时可以将直播内容制成政务短视频进行二次传播。除了形式要活,更要把社情民意的畅通摆在突出位置,期待教育、医疗等更多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在技术运用上敢于创新,把政务短视频打造成帮民困、解民忧、聚民心的新平台。
完善政务短视频体制机制。对于信息传播来讲,规范化的制作流程和要求对政务短视频的发展至关重要。搭建短视频产品联合供应团队,充分发挥新媒体联盟作用,依托短视频大号、大V、网络红人推动优质内容生产,在全网平台进行推广,可以更好地塑造传播品牌。探索建立通讯员供稿制度,协调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主动挖掘提供社会正能量视频素材,建立体制内短视频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通过组织短视频挑战赛等活动,号召广大城市志愿者、公益组织及网友主动分享工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确保优质政务短视频素材源源不断。
(作者为南京市委网信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