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家在江南”主题采访行】看秀美无锡 读诗画江南
2019-10-16 13: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0月16日讯“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无锡,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悠悠历史滋养了无锡千年的文明,这里是吴文化和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10月10日“家在江南”采访团一行来到秀丽无锡,感受这颗“太湖明珠”的文化温度。

  “寄畅山水阴” 探寻山林之趣

  

  寄畅园是无锡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据介绍,寄畅园初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于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西靠惠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建筑布局也十分巧妙,通过设计,将四园外周的景色融入园林之中。

  秋日和煦,树影婆娑,连廊之下,透过树枝望去,惠山之峰映入眼帘,混合自然。寄畅园的整体面积并不大,所以在在有限的地点上,通过以小见大的艺术设计,一步一景,乐趣无穷。“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算是对寄畅园最恰当的概括。

  118处祠堂群 领略浓厚祠堂文化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素有“露天博物馆”及“文化宝库”之美誉,尤以祠堂文化最负盛名,堪称百家姓和名人传的缩影。现已发现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高低错落、各不相同。这里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拥有浓厚的祠堂文化氛围,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祠堂是惠山古镇的魂,一座座祠堂更是凝聚了无锡人千百年来难以忘怀的乡愁,浓浓的家国情怀根植在这块土地上。

  “祠堂文化是中华大地上一方独特的‘中国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鲜明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镌刻着崇高的家族情怀,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的专家过耀华告诉记者,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景观是中华吴文化的源头和缩影,也是江南文脉在无锡地区的独特呈现。

  繁华街市一隅听“风声雨声读书声”

  

  无锡是江南盛景之地,更是众多文人喜爱的栖息之所。无锡作为江南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名人学士辈出,崇文重教。据了解,明清两代,无锡地区所建的书院、学社、私塾、蒙馆就达到了800余所。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就诞生于此,被后人传颂,激励了无数读书人,成为千古名句。书院现在位于无锡繁华的市中心一隅。亭台廊桥,流水潺潺,松柏苍翠,建筑朴素,不施五彩,古色古香,典型的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步入其中,书院内似乎还氤氲着淡淡书香。

  明朝时期,以江南文人为代表的的东林党人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当时全国学者的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如今,一桌一椅,一花一树,一扁一联仍在,游览于此,似乎还能感受到这里求学精神的存在,仿佛还能听到郎朗的读书声。

  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历经沧桑重焕光芒的东林书院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江南文脉之中,继续倡导和传承着“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记者 张顾颖)

标签:寄畅园;野趣;寄畅山水阴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