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以《蹈浪涛头再弄潮》为题,10月11日,江苏再登《人民日报》头版,生动叙述了“长三角见证高质量发展——江苏篇”的改革故事:弥合南北梯度,协同并进、加快产业布局,转型正酣……“破旧立新”的背后,是科学规划在“定盘指航”。
“简单的东西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改革的深水区,利益的博弈区,要有智慧去解决。”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接受本刊采访时谈到,中央已经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再次为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当前阶段,三省一市应充分应用新时代的新手段,以“一盘棋”思维,提高区域规划的科学性与健康发展性。
比起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唇齿相依”的长三角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有着更为迫切的协作需求。“下游的水质差了,有可能是上游污染的,上游洁净的‘美丽乡村’,甚至能带动起一条河流的‘碧波荡漾’。”陈雯认为,长三角各级地方政府的规划,不能割裂地看待生态问题,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区域协同的科学眼光谋发展。
句容市陈庄村就是陈雯所说的关键“小村庄”,它位于太湖流域最上游的水源涵养山区。“我还记得2013年第一次走进陈庄,那里没有通自来水,也没有污水处理设备,农药化肥施用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就直接流入太湖水域上游水系,进而影响流域环境质量。”陈雯为当时陈庄的状况心痛。同年,她和“合伙人”——台湾点子整合行销公司总监廖美华一道,为陈庄“从头到脚”地出了套“绿色转型方案”。
陈雯从农村供水工程、真空分离源厕所、水土气监测体系和池塘生态化净化改造等工程入手,5年来联系中科院及地方,在陈庄投入了500多万元课题费,五类水已被消除,青蛙老鹰等生物多样性好转的指征生物回来了。廖美华则把台湾当地的“自然农法”种植技术带进陈庄,不需要农药化肥,从野菜中萃取营养液,直接喷淋在蔬菜上,提供养分的同时还可以驱虫。大白菜、莴苣、毛笋、地瓜……时令菜应有尽有,甘甜可口,统一每斤8元,村民们微信订单不断,生态美带来的是“钱袋鼓”。“乡村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注重科学规划。”陈雯表示,以陈庄为课题做研究的村庄“绿色转型”方案,正酝酿向长三角地区推广实践。
探索以“上游主动保护下游,下游支持上游发展”为核心的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长三角各地频繁展开合作。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青浦区与江苏省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三地在环境保护上开展联防联控联治,建立了水质协作机制。据悉,相关部门建立了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并加强联动、共同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共享。三地开展应急监测演练,提升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部门应对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区域联动机制和应急响应能力。
三省一市的生态环境融合步步深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蓝图”未来可期。据悉,上海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率先在国内联合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省监测中心开展了跨区域空气质量联合可视化会商,并在冬半年污染多发季节开展每周区域可视化会商和不定期调度会商;并与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每日完成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专报,为提高地区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城市群不仅仅是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的一群城市,更是以分工、协作、共享为特征的城市发展命运共同体。”有关专家指出,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已陆续制定实施方案,长三角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一定要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才能推进发展协调。
“长三角地区将走向深度一体化阶段,发展目标将从地域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走向利益命运共同体,合作重点将从交通等基础设施合作、经济合作为主转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方位一体化合作。”陈雯表示,未来,随着各地对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的进一步落实,长三角地区在解决各类问题的同时也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期待迸发更多新的“化学反应”。
记者 王梦然